•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财经海外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专 版
  • 12:公司·融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警惕现代服务业的陷阱
  • 稳增长:当前着力点在提振信贷需求
  • 眼下还无法放手
    让市场决定新股发行节奏
  • 小摩事件后的监管改革仍会半途而废吗?
  • 欧洲的病灶之根
  • ATM错吐双倍现金 汇丰银行自担责任
  •  
    2012年5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警惕现代服务业的陷阱
    稳增长:当前着力点在提振信贷需求
    眼下还无法放手
    让市场决定新股发行节奏
    小摩事件后的监管改革仍会半途而废吗?
    欧洲的病灶之根
    ATM错吐双倍现金 汇丰银行自担责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稳增长:当前着力点在提振信贷需求
    2012-05-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 勇

      在国际经济复苏持续波动的压力下,稳增长成了当前政府的首要目标,而推动国内需求增长则又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显然,当前稳增长需要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逐步完善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动态协调配合机制。

      王 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主持召开河北、辽宁、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仍在预期目标区间,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因此,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必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准确分析和判断形势,及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国际经济复苏持续波动的压力下,稳增长成了当前政府的首要目标,而推动国内需求增长则又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在笔者看来,当前稳增长需要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而这个作用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还需着力引导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

      从一周之前公布的4月新增信贷来看,与此前数月相比,几乎呈现全面缩水态势。信贷需求不足现象比较严重,已成制约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4月新增信贷中票据融资增至2407亿元,如果剔除这部分为了占额度而发放的软贷款,4月真实信贷需求之弱,为2010年以来所罕见。同时,在住户贷款方面,4月短期贷款仅增793亿元,与3月1886亿元的规模相比较,跌去千亿元。尽管相较1月的367亿元和2月的328亿元,这一数据仍有不小的增长,但相比之下,银行3月末冲规模的心态仍非常显著。另外,在对公短期贷款方面,4月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509亿元,较一季度月均3500亿元的规模跌去将近2000亿元。虽然票据融资适时由3月的1389亿元进一步膨胀至4月的2407亿元,但综合来看,公司信贷规模仍然有接近1000亿元幅度的回落。

      4月新增贷款结构出乎预料,凸显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疲弱。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疲弱,还促使一些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客户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提前还贷现象。同时,也导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上竞争非常激烈。为了留住优质客户,有些银行对贷款满2年,资信优良的客户续贷时,采取适度优惠的贷款利率。

      细究起来,经济增速继续放缓与信贷需求疲弱应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从4月经济数据看,无论是外贸、投资、税收以及信贷增速,均出现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9.3%,相比3月缩窄2.6个百分点,创2009年6月以来新低。4月CPI同比上涨3.4%,比预期的要好,而1月至4月的平均值为3.7%,也说明通胀压力正在下降。同时,备受关注的中国出口增幅,已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尤其是前景叵测的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今年前4个月,我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总值1705.3亿美元,仅增长0.3%,足见今年中国外贸形势有多么严峻。难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已发出预估,如果欧债危机恶化,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下降近一半。瑞银也将其对中国今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幅的预期从8.4%下调至8%。无疑,是经济放缓的现实与预期,引发实体经济信贷需求的持续下降。

      如此看来,在我国间接金融仍处于重要地位的现实情况下,当前稳经济的关键,就在于有效引导并提升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了。

      眼下最迫切的,是引导实体经济部门准确判断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明了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因为,一来,2012年GDP增速主动下调至7.5%,眼下的经济增速放缓属于“软着陆”,符合政府调控目标。二来,经济转型中的房地产调控、限制三高产业、控制低水平盲目扩张行为等等都会引起经济增速放缓。再加上经济结构调整条件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投资方向选择,在对形势以及投资方向看不准的情况下投资需求自然会下降。所以,现在增强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消费以及外贸出口信心,也是在为企业坚定不移地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准备基础条件。

      提升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的下一个着力点,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安排贷款进度和贷款投向,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信贷政策要根据产业政策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适时、适度调整,进而逐步完善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间的动态协调配合机制,更好地发挥综合调控作用。同时,信贷政策应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为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改善企业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推中国经济企稳,央行上周实行了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相应地,信贷政策当然应积极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具体到信贷投向上,特别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小微企业以及保障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信贷投放,主动引导信贷需求。同时,停止对产业政策明确淘汰产品的信贷支持,控制对仍在采用落后工艺、技术装备项目的贷款,特别是控制信贷资金流入低水平盲目扩张行业,这不仅是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

      对商业银行而言,现在需要将贷款政策与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央行的货币信贷政策的精神有效衔接,以此来指导和规范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增强贷款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提高银行贷款质量。尤其需要提出的是,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防止银行“绕道”抬升贷款利率以弥补乱收费收入减少的现象发生。另外,商业银行在引导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时,也力避在业务拓展上的低水平重复竞争,积极从“红海”转向“蓝海”,尽力适应客户需求,加快信贷业务创新。比如当前形势下,全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农超对接”信贷业务等等。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