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专版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专 版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决定汇率的基础力量
  • “稳增长”“控房价”可有兼容之策
  • 雅巴走向分手
    留给中国企业的最大警示
  • 沪市涨幅全球第二?怎么我还在赔钱?
  • 从全球再平衡视角看国际资本回流大趋势
  • 连天气也给奥朗德下马威
  •  
    2012年5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决定汇率的基础力量
    “稳增长”“控房价”可有兼容之策
    雅巴走向分手
    留给中国企业的最大警示
    沪市涨幅全球第二?怎么我还在赔钱?
    从全球再平衡视角看国际资本回流大趋势
    连天气也给奥朗德下马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稳增长”“控房价”可有兼容之策
    2012-05-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易宪容

      当前国内房地产投资、销售等增长快速下行并直接及间接地影响整个经济增长下行,是早几年经济过度“房地产化”的结果。因此,当前“稳增长”的主要切入点,就在于打破住房市场的“僵局”,尽早推出有效的税收政策,释放内在消费需求。

      易宪容

      对于温家宝总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的讲话,市场有一种简单化的理解是,中央政府为了保证经济增长,对早些时候严厉、坚定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可能会有所松动。比如,或默许一些地方政府的“软托市”政策。

      对于这样的理解,显然很有论辩的必要。

      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是,中央政府为何在此时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这种“稳增长”含义与切入点是什么?这是不是会改变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如果房地产宏观调整政策松动,能否达到“稳增长”之目标?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松动会在市场产生什么结果?如果这些事情发生,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没有可持续性,经济增长还有没有可持续性?如果两者都没有可持续性,那能否找到“稳增长”及“控房价”两者相容的路径与方式?笔者以为,只有对上述问题有更为深入的分析与了解,才能弄清“稳增长”的政策意图并准确判断国内经济的未来趋势。

      提出把“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当然与近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有关。这不仅因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希腊脱离欧元区的可能性大增,而且还因为国内4月的宏观数据清楚地显示了经济下行的风险。面对国内外现实的经济环境变化,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开始有所变化,除了直接提出把“保增长”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还及时地推出了确保国内经济“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比如,通过扩大内需来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加快审批基建项目、促进节能家电消费、加大企业减税力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等。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些现象都还只是量上的调整,中国经济形势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因此,政府“稳增长”,并非要让中国经济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水平上,而是要确保经济增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规划的GDP增长7.5%的区间。

      如此看来,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可能进入一个新的中速增长周期。由此观之,对今年一季度GDP增长8.1%的态势,市场其实不用过度担心。最近国内投资增长及社会消费增长放缓并没有多少问题,就新的中速经济增长而言,这些现象都是十分平常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面临国内经济下行的风险,政府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的窗口已经打开。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稳增长”并化解社会与经济中各类问题。比如加大公共基础建设的投入、扩大内需、减少企业税收负担及对民间资本开放来鼓励企业增加投资等。也就是说,以往政府做大蛋糕“保增长”的宏观政策思路基本没有多少改变,但中央政府也不希望重新把中国经济引向到对房地产业完全依赖性上,而是重新审视了当前的经济产业政策。所以,眼下的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根本扯不上房地产宏观政策的松动。

      政府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上,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开始松动。首先,从这次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表述来看,温总理强调了“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及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政策”。可以说,只要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不变,就谈不上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松动。只不过,为了强调“稳增长”,能真正严厉打击投机炒作的住房税收政策的出台可能会有所推迟。因为,按照成熟市场经济的惯例,政府要真正打击住房投机炒作,就必须动用对住房交易环节实行严格限制累进性的住房税收政策,但目前政府没有推出相应的政策。

      时至今日,市场与政府都十分清楚住房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不仅对于家庭来说住房本身就是一种总额过大的产品,而且住房是影响产业链条最长、最广的产业。所以,房地产业的变化不仅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而且所产生的成效最为明显,而住房市场所建立的基础不同,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涵也就完全不一样。如果住房市场是建立在以投资为主导的基础上,那么这个市场的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甚至会引发后果难以设想的金融风险、经济风险及社会风险。对此,经过十年来辩论及实践经验,中央政府已就通过改变房地产市场的性质来确保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达成共识。现在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样的共识会变。由此可见,以为房地产宏观调控会出现松动是没有根据的。

      当前国内房地产投资、销售等增长快速下行并直接及间接地影响整个经济增长下行,是早几年经济过度“房地产化”的结果。房地产要挤出泡沫,当然就必须扭转早几年房地产业过度繁荣的局面。房地产“去投机化”及“去库存化”,确实会通过关联产业的全面下行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因此,当前“稳增长”的主要切入点,就是打破住房市场的“僵局”,通过住房价格向下调整,促使住房市场性质真正转变,从而让国内住房市场的内在消费需求释放出来,这恰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所在。住房市场价格向下调整越快,住房消费市场的需求释放就会越快。只要住房消费需求得到释放,那么房地产市场的僵局以及经济增长下行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那么,为何国内房地产市场价格向下调整如此缓慢?为何国内住房市场“量降价滞”的局面会坚持这么久?笔者以为,最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真正能遏制住房投机炒作的税收政策迟迟未能出台,这让住房市场交易仍有大利可图,进而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对住房交易暴利的预期。基于这样的判断,笔者认为,通过有效的税收政策,达到去除住房投资功能或赚钱效应的效果,促使国内住房市场价格全面向下调整或合理回归,是当前“稳增长”最为重要的切入点。而有效的税收政策有国际惯例可循,可操作性很强,如能尽早推出,则“保增长”与“控房价”两者就能兼容了。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