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业安
经济学教科书说,建立一个金融市场,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化解风险。这看起来是真的。因为金融市场上,可以采取组合投资,1990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哈里·马克维茨早就说了,当组合中不同类型的产品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可以几乎全部化解非系统性风险。按照现代金融学家的计算,组合中产品大概达到30至40种的时候,就能够实现这一愿望。全部化解非系统性风险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大意是说,假如你在A股市场上做一个组合,如果这个组合足够大,那么除非国家层面的以及自然层面的因素影响你,否则其他所有因素都不会增加你的风险,即行业因素、企业因素等都被你通过组合投资给化解了。倘若你想进一步化解国家层面的风险,那么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设法组合。
可能有人会说,这种风险化解不过是金融产品的事情,其他日常生活中的风险也能化解吗?也可以的。比如养老。在没有金融市场的时候,好比我们过去的传统社会,养老问题只能通过家庭内部来解决,生养子女、家族帮助、邻里互助等都是养老的方式,尤其是第一条。中国传统社会重男轻女,根本的原因在于要通过生养儿子来实现养老的愿望,也就是说,通过男性的传宗接代,每对父母都能够实现一生的平滑消费,从而实现家庭内部的社会保障。如果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推断,假如有某种养老工具可以替代子女的作用,那么重男轻女的风气就会消散。事实上也确如此。自从有了金融市场,可以通过保险产品来解决养老难题,即工作赚钱的时候买份保险,相当于通过保险的形式来储蓄,然后等年纪大了,退休了,收入大为降低,就可以享用早期的保险投资,这样就实现了个人的一生平滑消费。
相对于子女养老,通过保险产品养老显然要稳定得多,可预见性更强。因此,当金融市场越来越发达,重男轻女的现象就越来越弱化。在我国,城市的保险产品市场更发达,所以城市会最先体现出这种趋势。这与我们日常观察到的现状相符合。以此类推,似乎金融市场的功能无限强大,足以提供给我们对抗风险社会的有效工具。果真如此吗?答案却是否定的。通过市场来化解风险,需要依赖一些前提条件,其中之一就是风险可以标准化。比如养老是可以标准化的;投资也是可以标准化的,所以都可以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来推行市场化交易,并通过市场上不同产品的组合来化解风险。但现实当中还有太多的风险是根本无法标准化的,也无法多样化组合的。比如吃药,原本是为了治病,但包裹药物的胶囊却有危害健康的物质,这样的风险就绝非消费者所能化解的了。总不至于说让患者采用多个胶囊的组合吧。组合化解风险的原理,是因为组合内部可以对冲风险,才足以把非系统性风险给化解了。但对胶囊这种具体产品来说,只要有一个不合格的胶囊,就会危害到健康,这种风险并不能通过多个胶囊的组合就能化解的。或者说,一瓶药里有100粒胶囊,哪怕其中99粒是合格的也没有用,因为其中一颗有毒就足以危害健康了。
风险社会的一大特征是,便是存在众多难以通过市场化解的风险。可能有人会说了,化解风险不一定通过金融市场来解决,通过其他市场竞争同样可以化解风险。假定药品行业是充分竞争的,那么当一些企业试图通过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进而向市场上推出了有毒胶囊时,消费者可以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抛弃这些企业,最终主流经济学的消费者主权假说讲述了一个童话世界:市场上生存下来的都是好企业。经济学家所津津乐道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就是讲的这样一个童话故事。非常可惜,童话总归是童话,而不是现实。首先,胶囊是否有毒,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因此,货币选票是无效的。其次,即便有毒胶囊被揭发出来了,这些企业被市场抛弃了,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而这漫长的过程中,足以发生很多悲剧,因为很多人已经食用了有毒胶囊!因此,市场竞争看似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个美好的前景,殊不知这个前景一来难以实现,二来代价及其高昂。既然如此,我们有何必付出无谓的代价?
所以,风险社会其实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因为在众多风险面前,市场就显得非常脆弱了。类似食品药品行业给人们所带来的风险,更多地还是要依赖政府的监管,而政府监管的一个核心,并不是罚款,而是尽一切可能,通过法律手段让这些行业变得透明。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