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公司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专 版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周刊
  • A3:基金周刊
  • A4:基金周刊
  • A5:基金周刊
  • A6:基金周刊
  • A7:基金周刊
  • A8:基金周刊
  • A10:基金周刊
  • A11:基金周刊
  • A12:基金周刊
  • A13:基金周刊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周刊
  • A16:基金周刊
  • 远离基金投资“亚健康”
  • 票房成功方程式
  • 债基虽好,也要防“绵里藏针”
  • 基金定投与金庸武侠:练武之路与定投之道
  • 嘉实旗下8只基金获评
    三年期“五星基金”
  •  
    2012年7月2日   按日期查找
    A11版:基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 A11版:基金周刊
    远离基金投资“亚健康”
    票房成功方程式
    债基虽好,也要防“绵里藏针”
    基金定投与金庸武侠:练武之路与定投之道
    嘉实旗下8只基金获评
    三年期“五星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票房成功方程式
    2012-07-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摩根资产管理执行董事 莫兆奇

      

      什么样的电影能够取得票房成功?宾夕法尼亚洲大学和纽约大学的几位学者建立了一项数学模型,试图找出剧本故事与票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电影的动作场面有多少、故事冲突如何发展,以及矛盾冲突包含几个层面等,都是决定票房结果的重要因素。他们还发现,从电影类别而言,合家欢和喜剧类电影的成功机会最高,而恐怖片的风险调整后回报最低。

      研究票房成功的方程式,显然能帮助电影公司在选择剧本和批准电影项目时更有针对性。这就好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所发布的通胀因素研究报告,通过对亚洲通胀成因的细致分析,试图为亚洲各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提供指引。

      过去人们常常以为,亚洲的通胀问题源自供应短缺。所以,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能采取的办法相当有限。但最新有研究发现,由于亚洲经济快速增长以及越来越融入环球经济,货币供应的意外变化以及供应短缺对通胀的影响力已有所降低,而内需压力的重要性则不断上升。

      这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现时对于亚洲国家而言,逾60%的通胀变化来自内部因素,尤其是那些内需基础较大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内部因素的作用就更加显著。

      在其余的通胀波动中,30%来自环球因素,10%来自地区因素。不过,如果包括亚洲需求对商品价格的间接影响,地区因素的影响力可能高达20%。事实上,在需求对世界燃油价格变化的影响中,亚洲需要约占45%;而在食品价格变化中,亦有30%来自亚洲需求。

      随着亚洲需求对环球商品价格走势愈来愈举足轻重,商品价格又反过来对亚洲通胀产生着重要作用。所以,区内各国在应对通胀问题时,必须将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都考虑在内。

      近年来,亚洲各国在政府政策、经济建设、贸易及金融结构方面各自发展,通胀成因的构成也逐渐发生改变。例如,产出缺口在推动通胀的各种因素当中正变得日益重要。最近10年,新兴亚洲经济体的核心通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而这项系数在此前20年仅为0.2。与此同时,最近10年的通胀波动中约有20%来自产出缺口,但此前10年却只有约5%的通胀波动由产出缺口所造成。

      与之相反,货币供应意外变化的影响力正在逐渐降低,尤其是印尼、泰国、韩国和菲律宾等国,货币政策的目标相对清晰,汇率制度也较为灵活,因此货币供应形势对通胀变化而言已不再重要。

      综上所述,由于内需因素对通胀形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未来各国决策当局可能需要把措施重点放在控制通胀而非刺激增长。同时,随着货币供应变化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如果今后各国的货币政策能够更加透明,亦将有助进一步控制通胀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