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专版
  • A14:基金·研究
  • A15:基金·特别报道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创新是最好的防御
  • 基金法的画外音
  • 价值投资的若干“常识”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  
    2012年7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创新是最好的防御
    基金法的画外音
    价值投资的若干“常识”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法的画外音
    2012-07-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基金法的画外音

      ⊙本报记者 周宏

      

      全国人大人日前在网上公布《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的全文,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由此掀起了业内又一轮关注基金法修改进展的热潮,

      对于这最新的一稿,基金业和市场人士颇多关注也颇多看法,有人看到了私募松绑成为“正规军”的机会。有人看到了公募基金组织形式和股东资格的制度性突破,有人看到了严查监管的决心,还有人生发了公募基金经理炒股的担忧。可谓仁智见仁、智者见智。

      据说,短短几天内,有关方面已收到逾万条意见,凸显了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未来的关注度。

      在我们看来,如果要归纳一下,《基金法》的修改总体应该是围绕着“发展”的画外音,制度突破是为了发展,规范也是为了发展,明晰相关主体的权力和责任更是为了发展。

      如果日后要评价,这次的法律修改的成绩得失,也应该看,这次的修改是不是真正释放了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否真正促进了投资者的利益的声张?是否很好地平衡了发展和风控,以及行业从业人员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和利益等等。

      站在这个角度,在条分缕析《基金法(修订草案)》的过程的时候,市场和持有人不妨宽松些心态、乐见制度突破。无论是行业的监管范围、还是组织形式、抑或是人员守则,都应该有突破的空间和机会。资产管理行业的规律是,风险管控和机遇把握实为一体,把所有风险都管死了、把所有发展机遇都卡住了,最终损失的机会成本同样价值巨大。

      更何况按照本行业历史的经验,一个法规的发布后,尚需行政法规的配套,相关公司和行业的落实、甚至市场机制的建立,仍有许多环节。法规突破了,并不意味有些口子就开了。但法规不突破,有些口子永远开不了。对于我们的勤勉的监管层,大家不妨多些信心、少些担心。

      比如,基金经理“炒股”这个突破,许多人担心开放了一个“利益输送”的合法渠道。但是,从海外经验看,只要制度管住了、备案申告的机制落实了,这个问题其实不大。

      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的发展,机构的多元化,坐庄炒作的逐步消亡,基金交易上的“输送空间”会日益减少。另一方面,合规的投资渠道对于违规行为、错误理念也是种制约。更何况,以海外经验看,即便制度开放了,真正下单买股票的基金从业人员,也是行业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