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二十九
李国旺
道家 “治国”讲究无为而治,发挥社会自组织的功能。老子认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无为当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反对人们狂妄自大做出与自然规律相违背的事,人为对抗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主观妄想“熨平”经济周期。因此,道家“宏观政策”的重心是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价值规律,充分尊重群体,充分调动群众,发挥市场自组织的力量。老子因此强调调动群众,发动群众自我致富的本能:“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追溯起来,道家的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即人间的制度、规范、政策要与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相适应。所谓顺应天道,就是尊重客观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自从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崇尚“看不见的手”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开始变异出国家干预主义即用“看得见的手”干预市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表面上看类似于“无为而治”,但它只相信人类的私欲追求可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面,对于人性的缺陷即无限追求私利导致的道德法律约束无效而形成的危机的一面却没有充分考虑。在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下,机构资本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顾居民资本利益的行为,最终导致机构资本对资本自我增值的无限追求与居民资本因相对收入下降形成的购买力不足间的矛盾,结果是周期性地导致经济危机。凯恩斯的本意,是想通过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干预,弥补机构资本对公共产品投资不足,从而提高总需求、填补经济运行中供求不平衡的困境。凯恩斯主义国家政策对市场干预,其本身的作用有好有坏,不能做道德评判。如果政策干预市场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就可能弥补人性的缺陷,宏观政策力量就会与市场力量形成共振效应,政策效果就大;如果政策力量逆市场规律而行,市场就会将政策力量消弭于无形或政策作用的方向或目标与政策效果之间会存在巨大差异。
因为经济周期是自然周期在人间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本身又是多种周期的集合。所有经济周期都离不开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的生产经营,因此,农业生产周期构成了经济周期的基本底线。农业生产周期的繁荣或危机、衰退或复苏,都会引发粮价的周期性波动。粮价是一切消费品价格的基数或杠杆,粮价的周期波动,会引发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的周期波动;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周期波动,又导致了货币价格(利率)的周期变化,货币价格的周期变化,导致了生产资料和资本品价格的波动。同时,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周期波动,直接构成了劳动力生产成本的周期波动,从而引起劳动企业成本的周期性变化。
所以,在由价格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周期过程中,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间内“调整”经济周期的波幅,但不可能“熨平”波幅,因为这种价格的组合体背后是国际资本、国家资本、机构资本和居民资本的博弈结果。政策企图代替经济周期,完全“熨平”经济波动,不仅无效,而且可能会加剧经济波动幅度或频率。因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不仅有国家资本的作用力量,还有国际资本、机构资本和居民资本参与博弈。国际资本掌控着国际货币的供应,对国际货币和大宗商品具有“定价权”,决定了一国资产估值水平。国家资本掌握着国家核心资源、机构资本决定生产资料与消费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居民资本的集合体决定着国内劳动力的供应、最终需求和国内储蓄的丰与歉。
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国际资本、国家资本、机构资本和居民资本的作用力及其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判断经济周期位置,是宏观政策科学化和投资科学化的基本前提。笔者认为,判断周期,弄清当下宏观经济、行业处于什么周期区间,是政策或投资的起步。具体操作分如下六步:
第一步判断周期,不仅要考察总供给与总需求,还得考察经济运行和市场关系中的四大力量的博弈情况,再通过商品—货币—资本和劳动力价格线的关系,最后综合判断当下经济周期的确切位置。第二步选择行业,通过四方比较,在当下周期中确定估值最低又最有可能受益的行业,并以此为行业组合的重点。第三步筛选公司,通过六维(资源、政策、管理、技术、产品、市场)分析,在重点行业中确定最可能受益的公司,以此作为公司组合的起点。第四步确定股票,选中估值最低、业绩增长潜力大、价值回归可能性最大的公司,确定股票组合。第五步财务验证,确定了好公司好股票后,通过六维分析,找出财务上出现业绩奇迹或回避业绩漏洞的公司。第六步等待时机,如果业绩增长潜力大、价值低估、财务正常,则要通过经济周期、市场周期、行业周期、业绩周期与人气周期的交集点,确定入市时机。
(作者系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