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M2波动有影响
■今日看板
⊙凌秀丽
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与资金规模呈现急剧扩容的发展态势。根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14010款,较2011年同期增加3241款。笔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很可能就是导致M2波动加大的最重要的扰动因子。
目前,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划分标准有两个:一是按标价货币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和双币理财产品;二是按收益类型分为保本型理财产品(包括保本固定型与保本浮动型)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
由于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自营业务,需要全部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在资产方表现为银行的资产,在负债方表现为存款。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投资风险由客户自行承担,银行收取手续费,这类理财产品不进入资产负债表。近年来,保本型理财产品发行个数占比从2004年的78%下降到2012年6月底的39%,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却从之初的22%大幅提高到60%。
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之所以会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银行可利用其表外属性达到规避信贷规模、存贷比等考核指标。一方面,该类银行理财产品类似于储蓄存款,但却大量计入银行表外业务,不在存款准备金政策管理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信托类理财产品使储蓄存款转化为企业存款,不仅存在融资行为,而且还创造了派生存款,但这一变化并不体现在M2的定义以及各类报表上,从而导致M2在统计上有所低估。
由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不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或收缩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重点研究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对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M2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有两大资金运用渠道:通过信托公司购买银行持有的信贷资产和债券资产和通过信托公司向企业贷款或购买新发行的企业债券。为了便于分析,将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分为信贷类与债券类两大理财产品,并假定其资金全部来自居民银行存款,从存量和增量角度进行分析。
从存量(通过信托公司购买银行持有的信贷资产和债券资产)来看,假如居民用1万元的银行存款购买信贷类或债券类理财产品,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表现在:负债方——居民存款减少1万元;资产方——企业贷款或债券投资减少1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减少0.2万元,超额准备金增加0.2万元。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同时收缩1万元,但由于银行需要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减少,使得银行可利用的资金增加。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过去的间接融资变为直接融资。
从增量(通过信托公司向企业贷款或购买新发行的企业债券)来看,假如居民用1万元的银行存款购买信贷类或债券类理财产品,企业获得的资金回流到银行形成企业存款,对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表现在:负债方——居民存款减少1万元,企业存款增加1万元;资产方——总量和结构均未发生变化。可见,这只会改变银行负债的结构,总资产与总负债的总量均不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使潜在的间接融资变为直接融资。
不管从存量还是增量角度看,银行理财产品都使得间接融资变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间接融资创造货币,直接融资不创造货币。可见,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必然使货币增速减缓,对货币供应量形成扰动,同时也对银行资产负债表起到收缩的作用。
由此观察,自2011年以来M2增量出现骤降骤增,与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及其结构的变化不无关联。
一方面,非保本型表外理财逐渐占主导地位且委托期限趋于短期化,存款“出表”和“入表”频繁。截止2012年6 月底,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产品数量达9174款,占全部新发行理财产品的55%,2004年这一期限的理财产品比重不到8%。同时,期限在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则从2004 年的68%下降至今年2季度的1%。理财产品委托期限短期化,大部分产品到期后再滚动发行。
另一方面,受制于贷存比考核,银行通常将理财产品募集期或到期日集中安排在月末或季末,变相地增加了银行的活期存款(理财产品一般有3天募集期,期间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沉淀在银行账户成为活期存款,理财产品成立时活期存款则转化为委托投资基金,导致银行存款减少,理财产品到期时这部分资金又转化为活期存款),从而加剧了存款的波动性。
综上所述,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扩容与发展,使得银行存款月度波动加大,M2指标对整体流动性的指向意义已有所下降。对此,应更多关注社会融资总量变化。
(作者系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与投资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