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封闭式债基进化论
  • 四招教你如何挑选债基
  • 得民心者得天下 消费者支持才能长期“称霸”
  • 全方位取材
  •  
    2012年11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2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封闭式债基进化论
    四招教你如何挑选债基
    得民心者得天下 消费者支持才能长期“称霸”
    全方位取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四招教你如何挑选债基
    2012-11-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慧娟

      

      今年以来,债券“吸金”能力非同一般,债基发行数量也出现“井喷”现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包括短期理财债基)产品发行数量已经达到76只,首募规模达到了2479.41亿元。

      目前正在发行的基金中,仅3只股票型基金,而债基则多达16只。且在距离年底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多家基金公司仍然表示,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债券基金的发行上。

      面对琳琅满目、创新频频的债券基金产品,普通投资者该如何选择,成为基民们的难题。对此,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张芊建议,可从四个方面来考虑自己的债券基金投资策略。

      她介绍,首先是看自己的资产篮子里有没有债基。经济下行股市低迷,目前经济周期仍处于债券“象限”,重点配置固定收益产品相对来说风险波动小一些。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债券基金。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可选择二级债基、分级债、封闭债等弹性大的债基,风险承受能力相对低的可选择纯债或一级债。对比债券基金和其他风险收益差不多的品种,随着今年央行两次降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在下行当中。债基虽然也会有短期内净值波动的风险,但总体上仍能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的回报。

      第三是要了解如何进行债券基金分类。不投股市不打新股不投可转债的,收益完全来自固定收益产品与股市绝缘的就是纯债基金。显然,纯债基金与股市的相关性最低。相比目前债券基金中常见的一级、二级债基,自2005年以来,纯债基金(长期标准债券型基金)历年整体平均收益率均为正,2005-2011年,年均复合收益率为6.9%。即使在债券基金出现亏损的2011年,纯债基金都为投资者带来正的收益。

      最后是要选择公司实力和固定收益团队实力强的。全市场基金公司固定收益规模在400亿以上的只有6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规模越大,研究和交易的信息协同优势和议价优势越强。

      广发纯债拟任基金经理任爽分析,随着年末资金面趋于紧张,广发纯债将把握建仓时机力争高收益。首先是由于存款业务在年底可以取得较高的收益;其次,机构在年底会进行一定幅度的减杠杆行为,较多的信用债供给很可能使得信用债收益率有一定幅度的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