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司封面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美联储变调
    带给市场的悬念
  • 中国地方债风险加大亟须全面体检
  • 调结构在倒逼“政府主导”
    从经济领域退出
  • 建立职业化独立董事制度事不宜迟
  •  
    2013年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美联储变调
    带给市场的悬念
    中国地方债风险加大亟须全面体检
    调结构在倒逼“政府主导”
    从经济领域退出
    建立职业化独立董事制度事不宜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调结构在倒逼“政府主导”
    从经济领域退出
    2013-0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卫挺

      ⊙黄卫挺

      

      改革的实质是调整政府与市场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职能边界。在我国渐进式的改革历程中,总体来看,经济领域的政府职能已有所减少,并逐步得到规范,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领域在扩大。但渐进式改革也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关键经济领域仍然存在浓重的政府主导特征,这正是导致经济结构性问题的根源所在。

      在经济结构性问题当中,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衡最为重要。主流观点认为,我国消费需求明显不足,消费率偏低。因此,扩大消费需求始终是最为急切的目标诉求之一。然而,现实与目标诉求之间却存在着巨大差距,我国的消费率始终没有明显起色,这对于习惯并相信了“政府力量”的人来说,甚为诧异。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衡,政策诉求之所以一再落空,关键是政府主导机制没有在关键领域完全退出。

      理论上,投资主体是企业,消费主体是老百姓,相比于大众消费,各级政府对“小众”(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力要大很多。从现实看,2011年国有和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30%,与此同时,由于企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回报,各级政府都在利用各项投资优惠政策吸引私人部门投资。与投资领域的政府主导特征相比,各级政府主导大众消费的“交易成本”是巨大的,这又反向激励对消费“束手无策”的各级政府加强对投资的影响。

      如此,在GDP主导的政绩考核体系下,一些地方政府像打了鸡血一样致力于扩大本地投资规模,地区经济竞赛更是强化了上述行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审批部门的角色非常特殊,多数情况下它所扮演的角色是“踩刹车”,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它也会“踩油门”。所以,我国的投资形势深受各级政府的政绩目标诉求影响。

      然而,老百姓却并不会陪政府部门拼政绩,老百姓的消费决策与企业的投资决策不同,收入尤其是当前收入才是决定消费的关键。事实上,由于居民收入增长,近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4%以上。而决策者所说的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基于消费率指标,这也引发了我国消费需求到底是足还是不足的争议。一些学者从消费统计口径、隐性收入等出发,认为我国并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笔者认为,我国消费需求不足客观存在,但这不是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主导下的投资过于强势。

      政府主导特征仍然广泛存在于投资领域,是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如果这种局面不改,中国经济仍会在原有模式下渐行渐远。当前,城镇化被视为“扩大内需最大潜力所在”,很多学者还颇为乐观地计算城镇化带来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规模,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此也充满期待。然而,如果不能改变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城镇化可能只能带来投资需求而无法拉动消费需求,最终只剩下钢筋水泥和各类投资风险,加剧投资消费结构失衡。

      为了切实消弭经济结构性失衡,“政府主导”必须进一步从经济领域退出。首先,政府主导要尽快从具体的经济业务领域退出,尤其是在投资领域,尽力减少各级政府的投资冲动和不必要的政府审批,给予市场更大的自主权。其次,加强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变政府主导的“做大市场经济总量”为政府主导的“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让市场经济从“工具”升级为“体系”。其三,在政府主导从经济领域退出的同时,切忌以顶层设计等名义再次收缩市场边界。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