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融资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券商系PE感受行业寒意 金石投资募资缩水六成
  • PE“钱”途充满挑战
  • 吉利控股集团
    1104万英镑收编英国锰铜
  • 部分金融股遭股东减持 太平洋两月被套现逾4亿
  • 谷歌眼镜问世在即
    助力商业模式转型
  • 金融板块股价飙升 相关参股公司价值水涨船高
  •  
    2013年2月5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公司·融资
    券商系PE感受行业寒意 金石投资募资缩水六成
    PE“钱”途充满挑战
    吉利控股集团
    1104万英镑收编英国锰铜
    部分金融股遭股东减持 太平洋两月被套现逾4亿
    谷歌眼镜问世在即
    助力商业模式转型
    金融板块股价飙升 相关参股公司价值水涨船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E“钱”途充满挑战
    2013-02-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小兵 ○编辑 全泽源

      

      在一些人眼里,PE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尴尬的行业,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呢?

      昨日,杭州盈开投资副总裁陈秋东转述了他的一个朋友的抱怨:“好项目在哪里不确定;找到好项目投不投得成也不确定;投下去企业发展好不好也不确定;就算企业发展顺利但能否上市也不确定;投资退出能否获利不确定;投资获利能否兑现奖励不确定……在这么一个高度不确定的行业混,不知道有什么前(钱)途。”

      从“疯投”的巅峰掉下来的PE们,看来有不少正在经历心理的折磨。

      在上海西区有这么一幢挤满了PE机构的大楼,“PE热那会儿,我们等电梯是一件又痛苦又快乐的事情。”楼内一家PE公司老总说,“痛苦是因为电梯里总是因人满为患而挤不上去;快乐是因为常常会在等电梯的时候,就能谈成一个投资项目。”而今,这幢楼里已经是空空荡荡,“因为没有事情可做,这里的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几乎没人来上班了。我们没事也不来。”

      很多人把PE行业突然遇冷的主要原因归咎于IPO发行节奏放缓和股票二级市场低迷。但是,IPO发行节奏一放缓,PE所投项目的业绩就下滑;二级市场一旦低迷,企业就算上市了,PE所投项目的成长性却没有了。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前面说的6个“不确定”,在业内看来恰恰暴露了曾经的“全民PE”给行业带来的危害:第一个“不确定”,表现出一些PE对行业和产业的专注度不够;第二个“不确定”暴露出一些PE对自己信心不足;第三个“不确定”是只投钱不提供管理以及其他资源输出;第四、五、六个“不确定”是对资本市场认识不充分。

      或许正因为此,我们开始听到更坏的消息。日前,浙商创投高级投资经理李军华透露:“杭州一PE清盘,LP只拿回投资资金的40%。”

      当然,更多的PE不想“死”,而不想死就得“变”。去年以来,有的PE开始专注并购;有的开始谋求走综合型资产管理路线;有的朝产业链上游投资……但不管怎样,PE投资机构实现从“以投为主”到“以管为主”的风格转换,被认为才是整个行业真正走向专业化并赖以生存的必然之路,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也就意味着资本产生不了增值效应。这意味着,盘活存量资产,必将是PE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有人说,业绩只代表过去,投资赌的是未来;更不要天天计算公司什么时候能上市,扎扎实实把企业做好才是根本。

      从这个角度看,PE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职业,只有经受住挑战,才有成功时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