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13:专版
  • 15:专版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8:艺术资产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从“周期修复”到“成长发掘”
  • 估值修复基本到位 行情进入修复阶段
  • 市场趋势将取决于对改革进展的预期
  • 场外交易市场蓬勃发展对主板市场的影响
  •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A股难以持续上涨
  • “失而复得”行情有望逐步开启
  • 从经济和资金面看短期市场压力犹在
  • 超跌反弹 春季行情已经进入尾声
  • 行情中期逻辑遇挑战 政策动力仍足
  • 上半年将在2250-2670点间曲折运行
  • 经济复苏估值修复 反弹行情仍有政策动力
  • 经济复苏节奏决定春季行情高度
  •  
    2013年3月6日   按日期查找
    15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 15版:专版
    从“周期修复”到“成长发掘”
    估值修复基本到位 行情进入修复阶段
    市场趋势将取决于对改革进展的预期
    场外交易市场蓬勃发展对主板市场的影响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A股难以持续上涨
    “失而复得”行情有望逐步开启
    从经济和资金面看短期市场压力犹在
    超跌反弹 春季行情已经进入尾声
    行情中期逻辑遇挑战 政策动力仍足
    上半年将在2250-2670点间曲折运行
    经济复苏估值修复 反弹行情仍有政策动力
    经济复苏节奏决定春季行情高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估值修复基本到位 行情进入修复阶段
    2013-03-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东北证券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 郭峰

      

      红包行情落空,政策调控越来越紧,可以从三个逻辑来判断未来行情会如何演绎:一、经济复苏预期是否改变;二、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是否合理;三、流动性也就是资金面是否发生了变化。

      首先,中国经济从去年11月底开始很明显呈现企稳见底回升迹象,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复苏过程应该还没有结束,至少这一点应该不用太悲观。上半年维持经济增长应该没有问题,那么后面要关注的就是增长速度和时间跨度了。GDP从去年三季度的7.4%到四季度的7.9%,乃至今年的一、二季度,按我们估算8.2%应该是个分水岭,最强应该不会超过8.5%。既然经济或将维持在这样一个增长速度,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年报和一季报业绩就会有一个逐步转正过程。GDP是一个季度数据,所以相对比较滞后,需要我们关注一些先行指标,这里建议大家关注工业增加值,它是跟企业利润比较同步的一个指标。如果工业增加值率先企稳回升,那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可能也是企稳上升的一个趋势。因此,从经济复苏预期看目前的调整是对第一轮上涨行情的修正。

      如果基本面因素并没有恶化,调整的原因就可能仍然和行情上涨的逻辑有关——估值得到大幅提升后新的支撑效应还未出现。目前的调整和前期短期调整后快速创新高的性质是发生改变的,是对上一波行情的修正,调整周期也许会拉长。

      第三个因素就是流动性。从外围市场看,一是黄金暴跌,二是美元指数上涨。既然全球货币发生了变化,美元指数摆脱了长期下降通道,未来如果进入明显的上升通道,对于大宗商品和资源品均不是很有利。同样,A股市场表现和新兴市场大部分时间比较同步,如果这段时间新兴市场资金出现回落的话,也是导致A股市场调整的一个原因所在。再从资金流向来看,全球股市流入资金在下降,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也在下降,虽然现在还是净流入状态,但增速已经在下降。“老外”靠不住,还得靠“老公”,如公积金入市政策等,但市场需要一个“等到”的过程,入市时机和规模都不能太过乐观。

      通过以上几个因素分析,我们认为近期调整应该还是对上一波反弹行情的修正,调整周期和节奏会不同于以往,调整时间在3-5周的可能性会大些,调整的方式会相对比较急比较快。前期涨了500点,正常情况下调整200-250点都是比较合理的,所以年线、半年线的位置要关注。

      眼下市场比较担忧房地产调控问题。本次调控细则的出台,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传达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和决心。地产股短期内会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从而面临政策顶,地产股的上行空间已被封杀。如果接下来房地产市场受政策的影响不大,房价依然坚挺,则更加严厉的政策或许还会出台。而如果房地产市场受政策的影响而出现了成交量萎缩态势,则地产股又会面临新的下跌动力。因此,地产股的政策顶已经出现,超预期的房地产政策出台已经预示着本轮地产股行情已经结束,接下来地产股将会面临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受此影响,本来领涨的周期类股也将出现较大回调压力。

      如果是第一波行情是周期类股估值修复很强劲,第二波行情可能更倾向于挖掘成长价值股。成长股主要有城镇化、魅力中国、医疗体系改革这几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