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特别报道
  • 5:公司
  • 6:市场
  • 7:观点·专栏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封面文章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9: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特别报道
  • 有必要澄清对楼价的两大误解
  • 着力推动地方“影子银行”健康发展
  • 从京沪版执行细则 看未来楼市调控空间
  • 弗里德曼货币魔术一再失灵
  • 让人咋舌的公积金账本
  • 外论一瞥
  •  
    2013年4月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有必要澄清对楼价的两大误解
    着力推动地方“影子银行”健康发展
    从京沪版执行细则 看未来楼市调控空间
    弗里德曼货币魔术一再失灵
    让人咋舌的公积金账本
    外论一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京沪版执行细则 看未来楼市调控空间
    2013-04-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郁慕湛

      从京沪版执行细则

      看未来楼市调控空间

      ⊙郁慕湛

      

      在公众急切等待中,在“国五条”出台一个多月后,各地在最后的规定时间陆续公布了相关执行细则。至此,“国五条”终于可以落地了。国五条最厉害的是“卖房征20%个税”,比较一下京沪版的执行细则虽有不同表述,但都有具体体现,其短期的结果可能不会有多大不同。

      其实,早在《个税条例》中就明确规定“个人转让住房所得的20%计征”,可是在买卖房屋中,人们往往利用无法确定交易房产的原值,所以无法计算房产转让所得,于是便按交易总额的1%缴税。现在“国五条”重申此条,并要严格执行,促使各地买房人争抢“末班车”,一个多月来二手房市场交易剧增,以至于价格微微有些下跌。这同时也刺激了新房市场,因为新房并没有增加交易成本,因此新房市场反而呈现出上涨态势。

      如今“国五条”的各地执行细则均已尘埃落定,估计楼市将会沉寂一段时期。而在二手房市场冷寂的情况下,新房出售价格虽会有小幅上涨,但购房者对二手房价格的下跌还抱有希望,因此新房市场也不可能十分活跃。

      细分京沪版执行细则之差异,沪版在“卖房征20%个税”关键之点上留有多种解释的余地:“税务、房屋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出售自有住房按照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依法严格按照转让所得的20%计征。”这当然可以理解为任何卖房都得征20%个税。相比之下,京版就显得更为合理一点:“对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免征个税”。把免征的条件说清楚,一方面保护了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给二手房市场留出了一定空隙。

      表面看来,“国五条”尘埃落定之后,之前的二手房市场活跃和新房市场的涨价现象都会消失,年初中国楼市的“量价齐升”也会有所改观,不过在楼市冷寂的表面底下,楼市“量价齐升”的潜在压力仍在积蓄。因为造成年初楼市“量价齐升”的主要原因是通胀的压力和目前投资渠道不畅。而这两个原因现在依然存在,楼市的“量价齐升”的潜在能量犹在。

      当然,无论有多少争议,“国五条”起码暂时制止了各地楼市投资投机商的再次进入,暂时制止了楼市新一轮的疯涨。笔者现在更关心各地的执行细则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副作用,会否带来某些预料不到的负面效应。如果对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没有预判,没有针对性预防措施,不仅会给房地产行业带来问题,如抬高租金和二手房价格,还有可能带来社会问题,如假离婚、假结婚等,会引发社会矛盾和纠纷。因为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20%个税很容易被转嫁。尽管住建部称,将交易所得税转嫁给购房者的行为严重违规,但相关设计上是不是能堵住这个漏洞还有待观察。如果二手房交易税费计入房价,就会抬高价格。而且,部分人由于承受不起税费,会转向租房,从而影响租金。还有,能核实房屋原值的,不排除会在房屋装修、房贷利息等价值评估方面出现纠纷。不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可能除北京外,很多地方的执行细则都没有明确到底如何征税,这就有可能造成乱征税。

      再比较京沪版、尤其沪版的执行细则,笔者以为其表述为未来楼市的变化留出了调控的余地。虽然依笔者之见,二套以上“卖房所得征个税20%”可能更合理。当然,要根本触动楼市的投资投机商们,最终还是要启动不动产税。现在看来,这个方向已很明确了:中国明年将要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