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宏
近日有媒体刊文称,根据今年以来12只基金参与定向增发的情况,推测出目前股票型基金的状况是两只有净申购,10只有净赎回。而且其中9只偏股基金的赎回比例在5%以内。文章最后,对于基金行业整体净赎回的状况表示了遗憾,对于未来偏股基金赎回可能放大表示了担心。
我们从业内得到的情况有接近也有不同。
接近的是,从去年末市场反弹以来,偏股基金的整体行业规模一直处于微幅赎回之中。往前推算,这已经是近两年基金业的普遍规律,根据我们的统计,在过去1年多里,“成立日期一年以上”的偏股基金整体基本维持了规模的平稳,或有间隔的出现一些赎回,没有出现规模暴涨或暴跌的现象。
不同的地方在于,根据我们观察,迄今为止,今年那些“重上面值”的基金,整体赎回情况是平稳的。前述的“微赎回”状况并没有因为净值赎回而发生明显的波动。换言之,一些记者担心的基金净值因为回到1元面值上,而引发大量赎回的状况,在2013年后是很鲜见的。这可以作为一个行业的新状况。
这个情况是好事,在我们看来。
从持有人利益角度考虑,1元的“面值关”只是一个心理价位,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投资者在1元面值下持有,在1元面值以上赎回,并不能对其理财业绩有实质性帮助。相反,从统计概率上说,这样的操作非常容易导致,投资者在熊市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同时在牛市之初就早早离场的结果。对基民投资而言,如果像刻舟求剑一样,划定一个“赎回”的线,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方面,上述操作也会影响受托人的投资管理。一个基金如果有大量的持有人均是围绕1元面值操作的,那么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其日常管理就不得不经常考虑上述因素。比如在临近1元面值时,尽量留出充裕资金应付赎回。从投资实践上看,这反而更容易导致基金难以回到面值上,即上述偏好的投资者更加难以实现其面值梦想。
所以,投资基金(乃至其他权益类理财产品),无论从买入成本还是从投资规律看,均不能过于刻板的设定赎回门槛。相反,投资者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如何挑选好的投资团队和产品上,后者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