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迎接资产证券化时代的到来
  • 股基仓底提升难言“加仓” 债基受累降杠杆收益受挑战
  • 一千万可设立种子基金
  • 新华商品交易所鸣锣开业
  • 中国证券业协会:完善证券行业调解机制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  
    2013年5月2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迎接资产证券化时代的到来
    股基仓底提升难言“加仓” 债基受累降杠杆收益受挑战
    一千万可设立种子基金
    新华商品交易所鸣锣开业
    中国证券业协会:完善证券行业调解机制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基仓底提升难言“加仓” 债基受累降杠杆收益受挑战
    2013-05-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孙旭 ○编辑 叶苗

      

      节前证监会就修订《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简称《运作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包括将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限从60%提高到80%、基金总资产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等一系列大动作引发关注。

      分析人士称,提高股基仓位有助于细分产品保持股基风格稳定,但对增加入市资金没有明显作用;而设定基金杠杆上限,有助于降低基金投资风险,但也会降低债基投资收益,同时为股基创新产品的发展预留空间。

      

      股基仓底提升≠大量资金入市

      根据修订说明,证监会拟将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限从60%提高到80%。

      对此,有评论称此举将为市场带来“不菲”的增量资金,但受访业内人士多表示,“效果”不大。

      新加坡富敦基金中国区投资总监孟宁说,目前大部分股票基金仓位都高于80%,未来股票基金的发行也可能因此减少,所以算不上利好。

      从历史统计来看,股票型基金仓位总体上一直在80%-90%之间,目前有13.5%的基金仓位在80%以下,而最近的仓位统计显示,节前一周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84.84%,此项调整对多数基金无直接影响。

      “仓底加到80%,对于身处震荡行情中的股基来说压力很大,”沪上一基金经理坦言:“如果没有趋势性行情,股基的规模可能会萎缩,而基金公司新发行的产品中股基数量也会下降。”

      该基金经理称,从上述角度,股基对市场的话语权也会下降,很难说会提供多少“子弹”。

      

      工具化特征凸显

      股基更注重“选股”

      业内人士多将《运作办法》解读为是管理层对具有工具化属性的基金产品进一步细分。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十分赞同提升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限,让其名实相符,从此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分道扬镳,投资者对这两类基金也要进行区分了。能自己进行资产配置的投股票基金;不能就交给混合基金。

      需要指出的是,在提升股基最低仓位之前,监管层对于混合基金的仓位限制已悄然改变。此前,混合型基金的仓位一直接受最低30%最高80%的“窗口指导”,而去年底开始,一批股票投资占其基金资产的比例为0%-95%的混合型基金相继获批发行,显示该类型基金具备了更宽松的操作空间。

      “混合型基金仓位限制取消,股票型基金仓位底线提升,一松一放,管理层对基金产品的工具化、细分化引导意图明显。”沪上一基金分析人士称:“基金公司提供工具化的产品,而投资者则应自己择时。”

      面对“被加仓”的挑战,上述基金经理预期,以后股基操作将轻视择时,更注重选股。

      “那些自下而上有较强精选个股能力的基金经理才能胜任,这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是一项‘跟国际接轨’的课题,”该基金经理表示:“但A股市场与成熟市场并不一致,波动性太强,因此离开择时,股基的收益率面临挑战。”

      

      债基杠杆碰“天花板”

      此次修订市场另一大关注点在于规定基金的总资产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40%,业内人士预期新规或将使得债基收益率受到影响。

      “尽管名义上债基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进行债券回购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40%,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高收益率,借助回购、代持等方式,行业的杠杆率普遍高于标准水平。”一家以固定收益产品见长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尤其是封闭式债基,由于可购买剩余年限较长的高收益债券,其杠杆普遍高于开放式基金。招商证券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封闭式债基的杠杆率高达151.9%。

      “这次控制杠杆很容易让人与近期监管层对代持养券问题进行规范的事情相联系,”上述人士表示:“监管趋严,未来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空间将受到限制,‘去杠杆’的要求会降低债券基金的收益率。”

      另一中小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无奈表示:“基金总资产不超过净资产的140%,这让我的封基怎么玩,越来越难了。”

      对于偏股型基金来说,此举可能意在为其后续开发创新型产品留下空间。此番将基金的杠杆上限统一限制在40%,对于股基来说,以后可以开发更多与融资融券有关的、对冲的、带杠杆的产品。“如果看好后市,股基可以放大杠杆扩大受益,”上述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监管政策的开口,基金公司后续将会在相关创新产品方面有所作为,例如海外市场上一度发展迅速的130/30基金等都有可能出现。”

      老基金亦修订 豁免期半年

      需要提醒的是,此番修订的范围不仅使用于未来新发的基金,《运作办法》实施之前已经成立或已获核准尚未完成募集的基金同样受到该办法的约束。

      《运作办法》中表示,在该办法实施之前已经成立或已获核准尚未完成募集的基金,原基金合同的内容不符合《运作办法》的,基金管理人应当会同基金托管人,在本规定实施之日起六个月内,依照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规定的程序,将原基金合同修改为符合《运作办法》规定的基金合同。

      换句话说,老基金在办法实施之日起有半年时间去修订基金契约,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老股基修改契约成本高,要召开持有人大会投票。通过还好,若不成,就很麻烦。现在一只基金持有人很多,而且很分散,仅电话沟通就很繁琐。如果采取现场开会的方式,提前信息披露等程序更为复杂,而且费用更昂贵。”一位合资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