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要闻
  • 7:海外
  • 8:金融货币
  • 9:证券·期货
  • 10:证券·期货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热点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信托业 10万亿背后的财富魔方
  • 产品篇 我们一起追的那些信托产品
  • 政策篇 监管重手防控风险
    信托业盼扫除制度障碍
  • 风险篇 谁将第一个打破
    刚性兑付神话?
  •  
    2013年5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特别报道
    信托业 10万亿背后的财富魔方
    产品篇 我们一起追的那些信托产品
    政策篇 监管重手防控风险
    信托业盼扫除制度障碍
    风险篇 谁将第一个打破
    刚性兑付神话?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政策篇 监管重手防控风险
    信托业盼扫除制度障碍
    2013-05-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狂飙的信托业像奔腾的骏马,而监管层始终扮演着的牧马人的角色。在鼓励发展与防控风险之间,监管者一直努力寻找着平衡。

      从放宽券商投资范围的“资管新政”到整饬银行理财的“8号文”,从规范政信信托的“463号文”到从强化房地产调控的“国五条”,过去一年来,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的多项政策,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处于爆发增长期的信托业。

      “是通过创新绕开新规?还是利用政策漏洞打‘擦边球’?但可以确定的是,各家信托公司都在积极行动中。”日前,一家总部位于西部的信托公司高管面对重重监管“指挥棒”做出的这一回应,也道出了此间信托业内人士的普遍心态。

      重重“指挥棒”下

      去年,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背景下,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正式进入诸侯并起的春秋战国时代。

      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信托业的监管思路依旧:防控风险,引导信托业行走在符合整体金融战略发展格局的轨道上。

      12月24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简称“463号文”),基础产业信托的融资对象、增信措施等方面受到进一步规范,这也被视为对“政信合作”业务的一记重拳。

      进入2013年,各项政策的出台更为频繁,仅仅一季度就出台了针对房地产调控的“国五条”和针对银行理财的银监会“8号文”。其中,银监会在3月27日出台的整饬银行理财产品的“8号文”,意味着对为银行理财提供通道业务支持金融机构“拧紧水龙头”,也对包括信托在内的“通道业务”产生了深远影响。

      信托转型“投石问路”

      面对“国五条”、“8号文”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影响信托业发展的监管新政,即将阔步迈入“10万亿”台阶的信托公司正急寻信托业务转型之路。

      日前,一家中型信托公司总经理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层对房地产信托的态势是中性偏紧,考虑到这方面的潜在风险,他们早在前年就已经停止新增房地产信托业务,后来一直在做收尾工作,后期的项目不断地清算结束。

      “房地产业也好,矿产能源也好,都跟经济周期相关,而未来的新热点可能与某些高增长的新兴产业有关,信托可以与这些产业前端供应链的产业龙头企业寻找合作的机会。”华润信托总经理路强也持相似的观点。

      来自中国信托业的历年经营数据显示,信托公司资金信托对房地产领域的配置比例自2010年以来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2010年房地产信托配比为14.95%,2011年为14.83%,2012年下降为9.85%,到今年一季度末为9.40%。而在规模上,201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一度更出现了少有的“负增长”。

      同时,上证报记者发现,大多数信托公司的2012年年报数据也显示,以往所倚重的房地产信托配比均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而被挤出的市场份额,则被基建信托、文化信托等符合政策扶持方向的行业信托所替代。

      “风险监管”将成大趋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托市场的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如果说我们2012年达到他们(美国、日本)的水平,我们信托规模应该在百万亿元!”5月22日,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在《中国信托产业发展之路》发布会上一语惊人。

      “信托这两年风头太猛了,上边可能会出点政策规范一下,尤其是对这两年外界广受争议的‘刚性兑付’该有个说法。”昨日,某信托公司高管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不无担忧地称,毕竟让什么风险都让信托公司兜着总不是问题。

      在很多金融人士看来,“刚性兑付”是信托与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竞争的“核武器”,其让信托产品成为一个“低风险、高收益”的异化金融工具的同时,同时也酝酿了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路狂飙的信托业,在令外界开始深忧高增长背后的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让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五花八门的“类信托”产品,在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托制度前,处于“灰色监管地带”的产品带来的是各种风险和纠纷。

      针对“政出多门”各类金融机构从事的“类信托”乱象,今年两会期间,王志雄、董文标等27名政协委员曾联名提交《关于修改〈信托法〉的提案》,呼吁建立统一规范信托登记制度,并建议全国人大启动《信托法》修改的程序。

      业内认为,凡具有明确信托目的、信托财产等特征的行为,都应该界定为“信托行为”,不管是否挂“信托”两个字。但在现实中,国内资产管理市场应用的全是信托机制,却往往改名为“委托”或“协议”,这造成整个市场的发展混乱。

      回顾改革开放后我国信托业的历次整顿,大都因行业无序而起,经整顿后风险降低并快速发展,而在信托业即将迈入“10万亿”大关之际,业内也期待监管层能进一步完善监管,为信托业迈入新台阶排除风险隐患,扫清制度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