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录
《中国式共识型决策》
“开门”与“磨合”
王绍光 樊鹏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6月出版
这是国内第一部探究中国政府决策模式的专著。通过收集大量政府公报、文件、报告等资料,并对参与中国新医改决策过程的官员、政策专家、有组织利益团体的进行深度访谈,两位作者从分析新医改政策形成的全过程入手,深度探究中国中央政府制定重大公共政策,已由过去的“个人决策”、“集体决策”转向一种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更高的“共识型”模式。这种模式在参与结构方面的特征是“开门”,包括闯进来、请进来、走出去,而且政策形成之门越开越大,参与方还包括智库、国际组织、利益集团、普通民众等。这种模式在沟通机制方面的特征是“磨合”,包括下层协商、上层协调、顶层协议,强调总体本位、求同存异,把参与各方的交汇点作为“输入点”、“商议点”,而不是“否决点”。
《二维码营销》
智能手机引领的创新革命
张育绮 著
中信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二维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营销活动。广告牌、DM、产品包装、手机应用,二维码案例遍布街头巷尾。然而,二维码到底可以为企业带来什么?什么样的营销手法最有效?本书通过引用杜拜的咖啡连锁企业 “奉上热腾腾头条新闻的咖啡杯套”二维码营销方案、韩国E-MART利用日升(正午日光产生的阴影)结合二维码限时优惠的应用、台湾震旦集团借由二维码结合内部ERP系统,让集团每天平均可以省下300个维修工时等41个活动案例,详述二维码从商务营销到企业管理应用的具体实操方法,并从中挖掘二维码技术的真正潜能。本书作者是台湾金扬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经理,而金扬科技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二维码应用程序QuickMark的开发团队,该应用下载超过600万人次,支持500余款手机。
《战争的悲悯》
(英)尼尔·弗格森 著
董 莹 译
中信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这是中信出版社推出的英国历史学大家尼尔·弗格森作品系列的最后一本,也是本系列唯一从金融历史角度解读战争,探讨战争对经济和社会历史重大影响的著述。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弗格森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战争是否可以避免?英国参战是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英国推迟参战,结果会不会改变?德国是否真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因为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从而发动了战争,还是只是恐惧导致了攻击?就战争本身而论,英国是不是和德国应该负同样的历史责任?弗格森以宏观视角剖析战争给欧洲带来的灾难,通过对大量历史素材和当事人回忆录的研究,以及对战前国际关系、金融、经济、政治、媒体宣传的分析,引导读者重新审视这场战争,力图发掘出战争观念的深刻根源。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王鼎杰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从1862年当上江苏巡抚起,李鸿章在晚清社会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活动了整整四十年,其时间之长、涉及的领域之广,是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家所无法比肩的。而从1870年到1895年的25年,是李鸿章主政北洋,“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25年,也是全球权力格局巨变的25年,更是晚清错失战略机遇、加速滑入下行曲线的25年。其间之内政外交,无论是成是败,李鸿章都扮演了核心角色。因而,这25年也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李鸿章时代。本书广泛搜集中、日、法等多国史料,以19世纪后期的国际格局巨变为背景,以日本入侵台湾、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三大事件为波峰,穿插李鸿章主持的内部变革,强调从大历史与大战略的双重视角,全新解读这段似乎国人已非常熟悉,其实不无陌生的往事。
《民主的奇迹》
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
凯瑟琳·德林克·鲍恩 著
郑明萱 译
新星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1787年夏天的费城,55名代表,各怀歧见,在无前例可循的情形下,试图制定一部适用于美国的宪法。大会面临了双重课题:到底美国最适合实行何种政府?民主制、共和制,还是有限的君主政体?如何从无变有,创造出一种从未试过的政府形态?关键问题相持不下,有人发出威胁言论,有人离会抗议,就连意志最坚定的人都心生绝望,而宪法终于告成。这场连华盛顿也为之惊叹的奇迹,源自最大限度的激辩与妥协。在妥协中制定的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不但孕育出一个富强的新国家,更成为日后众多国家制定成文宪法时的典范。著名传记作家凯瑟琳·德林克·鲍恩这本内含大量八卦细节却不失严谨的作品,试图尽力还原美国宪法产生前后的那段风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