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焦点
  • 3:焦点
  • 4:要闻
  • 5:要闻
  • 6:海外
  • 7:金融货币
  • 8:证券·期货
  • 9:证券·期货
  • 10:财富管理
  • 11:财富管理
  • 12: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纵深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动向
  • A5:公司·融资
  • A6:信息披露
  • A7:研究·市场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半路杀出的国际私募巨头
  • 全面审视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 对违规一致行动人该如何惩罚
  • 竞争抱团的范围
  • 该是建立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机制的时候了
  • 退休高官独董的“特别”分量
  •  
    2013年8月8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观点·专栏
    半路杀出的国际私募巨头
    全面审视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对违规一致行动人该如何惩罚
    竞争抱团的范围
    该是建立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机制的时候了
    退休高官独董的“特别”分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竞争抱团的范围
    2013-08-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 涤
      孙 涤

      ——市场博弈的不对称之三十九

      上期谈到了人为什么不能不合作,那么,人在怎样的范围内才能有效合作,建立起互信,不必像市场里的交易那样逐笔即刻“结清”呢?历史的观察指明,人的合作范围是逐步扩大的,伴随其始终的特征,是“抱团”(groupish)。这个“团”,也许起始于亲子、血亲、姻亲、宗亲之间,一路发展到村落、部族、同乡、同姓、同学、同胞,乃至天涯海角的人。这里且举一些“他山之石”来说明。

      世人常把美国文化比作“熔炉”,其中熔铸成的第一个“族裔集团”当推爱尔兰裔美国人。爱尔兰裔作为弱势族裔群体,如今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势、经济收入、身份认定、和生产分配链所处层次的优势,连犹太裔群体都艳羡不已,将之视作楷模并勤加学习。就经济收入而论,爱尔兰裔的中位收入或略低于华裔,但其财富平均值,更别说对社会过程的掌控及生产成果的分配上,华裔根本无法与之比。

      在1840年至1890年的50年间,受到“土豆大饥馑”(1845—1852)的驱赶,爱尔兰人大规模移民美国,有300万之众。爱尔兰约900万人口,300万人饿毙,本土的人口锐减至三分之一。世纪之交的1900年,美国的爱尔兰裔达到了500万(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6.6%),超过了爱尔兰本土,纽约也取代都柏林成了全球最大的爱尔兰人居住地。其他如芝加哥、波士顿、费城等也成了爱尔兰特色明显的大城市。比如,波士顿著名的NBA篮球队凯尔特人,几乎就是爱尔兰人的别称。

      爱尔兰饥民饥肠辘辘地从乡村投奔到急剧工业化的美国大城市,许多还是文盲,狼狈的情状不难想见。当年(直到现今)美国引领社会的中上层利益集团的价值观可用WASP四个字母来表示,AS是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缩写,P代表新教,W则是白种之意。从人种分类的角度,爱尔兰人是AS的近亲,但被英格兰人殖民奴役了700年,隔膜深重。一个大分野还在信仰上,绝大多数爱尔兰人是天主教徒,并未随英格兰和苏格兰人改革成为新教徒。基于WASP文化的美国人,移居北美不过早了一步而已,此时却以“本地人”自命,以各种名目压制爱尔兰移民。在解放黑奴的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的辩论中,不少“本地人”主张爱尔兰人虽非有色人种,却是“另类白人”,不配享有新修正案所规定的选举权。

      在生存演化和发展进取中,人群往往是从内部汲取力量和资源,来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定、掌控自己命运的信念、以及群体之间的竞争力的。爱尔兰裔如何在街头巷尾结成帮派来影响社区,在城市社区结成党团来运动选民,在码头工厂结成工会来分配职岗,在警察局任职以掌控城市警力,在演艺娱乐结成剧社以传播民俗文化的具体情节,很有讨论价值,但这里无法展开。笔者只介绍爱尔兰裔核心力量——天主教信仰和教区(Parish)凝聚向心力和强固竞争力,把他们备受歧视的信仰弱势转换成组织强势的经验。

      许多中国游客在逛纽约时,都会对坐落在洛克菲勒广场旁的第五大道上的宏丽大教堂照相,这就是圣帕德里克教堂,爱尔兰裔和天主教会合二而一的象征。如果说爱尔兰移民归化美国的种种努力是自下而上的话,那么其草根组织资源的核心就是他们的天主教会。面对歧视,爱尔兰裔围绕教区凝聚起来的抱团合作从一开头就占据了竞争高地,其他的弱势族裔群体鲜能相及。在逆境压力下,教会济贫扶困、安抚失业工人、教养失怙儿童、稳定失和家庭,增强教友间的信义,乃至社区的娱乐联谊活动,都依托在教会的互动平台。1840年至1900年,爱尔兰裔展开了“皈依革新”运动(Devotional Revolution),效果非常突出:90%的移民成了勤去教堂敬拜的教徒,而神父和移民的比率增加了两倍多,修女的比率更增加了十倍以上。

      世俗的看法通常认为,神职人员不事生产,是寄生性的,却没有看到他们的贡献充分体现在其所凝聚成的“聚合资本”(biding capital)——“社会资本”的一个基本成分——大大降低了团体内部生产性合作和社会性协同的成本。人们也常常质疑信仰的超自然属性是否真实存在,而忽视了信仰更有价值的属性——归属感。单是相信有合作的可能,并不就带来合作的行动。“相信”和“行为”之间必要的一环——“归属”(belonging)是很难形成的,然而缺乏归属感,合作在自利追求的人之间即使有可能,成本也高昂得“不可忍受”。

      爱尔兰裔天主教信仰还带来了“社会资本”的另一个基本成分——“延伸资本”(bridging capital),成为“苦海航行的津渡”,合作得以扩至更大范围。基于遭受压迫的苦难经历,它还把合作资源传递给后来的移民群体,同为天主教信仰的意大利裔、波兰裔、墨西哥裔群体,甚至犹太裔和华裔都得益于它。在今天的美国都市里,“中国城”往往和“意大利城”或“犹太城”毗邻,它们不少是在“爱尔兰城”的旧址上演化而来的。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协会(南加州)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