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调查
  • 3:要闻
  • 4:海外
  • 5:金融货币
  • 6:证券·期货
  • 7:财富管理
  • 8:观点·专栏
  • A1:公 司
  • A2:公司·纵深
  • A3:公司·纵深
  • A4:公司·纵深
  • A5:公司·动向
  • A6:公司·价值
  • A7:研究·数据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9:股市行情
  • A10:市场数据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3:信息披露
  • A54:信息披露
  • A55:信息披露
  • A56:信息披露
  • A57:信息披露
  • A58:信息披露
  • A59:信息披露
  • A60:信息披露
  • A61:信息披露
  • A62:信息披露
  • A63:信息披露
  • A64:信息披露
  • 地方债化危为机的最佳之道
  • 新兴市场在热门概念退潮后加剧分化
  • 产品同质化乃金融创新大敌
  • 如此刷票,哪里还有真实民意?
  • 当前有必要适度增强存贷比监管灵活性
  • 景气与否还看就业
  •  
    2013年8月16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观点·专栏
    地方债化危为机的最佳之道
    新兴市场在热门概念退潮后加剧分化
    产品同质化乃金融创新大敌
    如此刷票,哪里还有真实民意?
    当前有必要适度增强存贷比监管灵活性
    景气与否还看就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兴市场在热门概念退潮后加剧分化
    2013-08-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程 实

      近十年来,特别是2008年危机以来,最精彩的故事、最热门的概念,莫过于新兴市场的崛起。但往往故事越精彩,故事完结后的失落就越深邃,而一旦故事演绎成神话,曲终人散时则可能会更多一分萧瑟。因此,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如何依据自身禀赋致力个性化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程 实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相对于发达经济体和全球的经济强势正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这种态势引发了一系列唱空新兴市场的论调。平心而论,真实的经济变化可能远没有国际投行的态度变化所显示的那么快速和显著,从整体看,新兴市场更像是遇到了经济长跑中的生理极限,而并非突然休克,而外债过高、金融体系不完善、经济结构不合理、债务结构难以持续等被视作唱空依据的风险大多也是老生常谈。在笔者看来,新兴市场当前的境遇,并非经济发展止步不前,而是“新兴市场”这个热门概念的逐渐崩塌。

      近十年来,特别是2008年危机以来,最精彩的故事、最热门的概念,莫过于新兴市场的崛起。但往往故事越精彩,故事完结后的失落就越深邃,而一旦故事演绎成神话,曲终人散时则可能会更多一分萧瑟。

      本质上,新兴市场是个十分松散的经济体集合,缺乏共同的经济理念、发展共识,而社会、制度、文化、区域的差异更让这个被炒作起来的集合貌合神离,比之欧洲更缺少体系约束力和行动整合力。在2008年至2012年的危机阶段,新兴市场这个空泛的概念较好地填补了美国风险释放、欧洲结构调整和日本迎战通缩所造成的国际市场的概念缺口。而在概念炒作的过程中,全球经济结构和新兴市场内部都在变化,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产生了分化。笔者以为,这种深层分化体现全球经济结构的逆转性分化和新兴市场的内部分化两个方面。

      当下一个直观的感觉是,美国经济表现异常强劲,去年就开始周期性领跑,今年新统计方法应用后整个经济运行轨迹更大幅上提;日本经济则在独自探寻前行之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常例外地将其今年增长预期大幅上调了0.5个百分点;甚至,就连发达阵营里最弱的欧洲经济也已出现超预期的转机, 8月1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欧元区实际GDP环比增长0.3%,结束了此前连续六个季度的负增长。而据IMF的统计数据,去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率仅为5.06%,领先全球经济增长1.91个百分点,领先幅度创下近十年来的最低值。桥水联合基金编制的指标更显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主动力引擎将转为发达国家,他们有望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约60%的贡献。

      未来还可能将延续这一态势。7月汇丰新兴市场服务业和制造业指数仅为49.4,近51个月来首次低于50的荣枯分界线,而同期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PMI大幅跃升。此外,据OECD最新公布的数据,6月,OECD全部国家、美国、欧元区和日本领先指标的绝对水平均高于100,金砖四国领先指标则均低于100;而且, 6月OECD全部国家、欧元区、美国和日本领先指标分别较去年底提升了0.63、0.82、0.7和1.09,而中国、巴西和俄罗斯领先指标却较去年底下降了0.51、1.15和0.28。在7月最新一次数据调整中,IMF就将新兴市场2013年和2014年的增长预估值均下调了0.3个百分点,而对2013年和2014年发达国家的增长预估值调降幅度仅为0.1和0.2个百分点。利用IMF的预测数据进行测算,未来五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领先全球的平均幅度为1.7个百分点,较2008年至2012年危机期间的2.65个百分点大降。

      更容易被忽视的,是新兴市场内部也在发生深层分化。金砖四国的经济发展态势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越来越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从历史看,只有中、印更具有金砖成色,1980年至2012年间,中、印增长均速为9.94%与6.09%,高于全球经济的3.37%和新兴市场的4.61%,而巴西和俄罗斯的增长均速仅为2.75%和2.01%,均低于全球水平。2008年至2012年,印度和巴西实现了6.84%和3.2%的经济增长,超出其历史均速,而中国的9.28%和俄罗斯的1.93%均低于历史均速。从未来看,2013年至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或将进一步降至8.38%(IMF习惯性高估了),而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经济增速预估值都高于其历史均值,但巴西和俄罗斯经济增速预估值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物价稳定角度看,未来五年中国通胀率预估值为3%,低于全球的3.7%,巴西预估值为4.81%,高于全球水平,但低于新兴市场的5.29%,印度和巴西预估值则为8.92%和6.17%,高于全球和新兴市场平均水平。基本面比较显示,金砖四国和而不同,从增长绝对水平看,巴西和俄罗斯并不具有领先性,而从增长相对水平看,中国经济失速风险则更值得关注;从通胀演化看,印度和俄罗斯始终面临较大压力。

      经济基本面的不同就意味着,金砖国家的政策关注点和发力点截然不同,危机期间自然形成的政策协同效应将减弱并消失。而且,经济金融开放性上的巨大差异将使得政策分化进一步加剧。现在和未来,金砖国家都将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在美国经济金融地位不降反升的背景下,是跟随还是独立于美国的政策选择?对于巴西和印度而言,本国货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金融开放性则加大了资本外逃的便利性,跟随美国可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事实上,在美国即将启动QE退出的背景下,印度也已于7月15日提高了两大利率,跟随已经发生,可能还将继续。而俄罗斯和中国,情况有很大不同。俄罗斯具有大国地位,且与美国全面博弈,经济政策跟随美国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中国则更特殊,在金融开放性并不完全、汇改渐进推进的背景下,人民币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笔者利用BIS的数据作了测算,今年以来,在61种主要货币中,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以5.89%的升值幅度排名第一位,而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的主权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分别贬值了1.71%、3.5%和4.82%。如此截然不同的货币形势,使中国政策选择可能将明显异于其他金砖国家。

      在经历起飞阶段的模式趋同之后,金砖国家未来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将进一步扩大。例如,2011年,巴西和俄罗斯的城市化率为84.62%和73.82%,近似于发达国家,而中国和印度则为50.57%和31.28%,大幅低于发达国家,不同的结构,也使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不同金砖国家的意义大为不同。

      结构的分化导致概念的崩塌。因此,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如何依据自身禀赋致力个性化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作者系经济学者,金融学博士,公众微信号:shihuash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