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公司巡礼
  • 7:观点·专栏
  • 8:艺术资产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 版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特别报道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焦点
  • A16:基金·人物
  • 人心思涨还是节奏打乱——股市“乌龙操作”的双面解读
  • 行业创新仍应继续!
  • 走出“混沌”
  • 最近成立的十只偏股型基金
  •  
    2013年8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投资
    人心思涨还是节奏打乱——股市“乌龙操作”的双面解读
    行业创新仍应继续!
    走出“混沌”
    最近成立的十只偏股型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行业创新仍应继续!
    2013-08-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行业创新仍应继续!

      ⊙本报记者 宏文

      

      8月16日,震惊市场的“交易乌龙”事件,真相大白。

      根据监管机构在8月18日午后发布披露信息显示,8月16日11时5分左右,上证综指突然上涨5.96%,大批权重股触及涨停。经监管机构初步核查,主要原因系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在当日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同日,光大证券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至此,该事件的前因后果基本清楚。当天11时5分,光大的策略交易系统发生错误后,导致失误的巨额买入行为。其后,光大证券为处置交易失误,将其持有的18.5亿股票转为ETF后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

      从当天巨额、高价、连续买入的市场盘面特征观察,符合系统化交易和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生成的特征。因此,该说法是可信的。关于此次交易背后所谓阴谋论和人工操纵之说,可以消停了。

      而根据此次披露的光大卖出期货规模和股票金额推算,其当天实际对冲的市值规模已经达到67亿元以上。换言之,光大证券绝大部分持仓处于“中性”水平。市场不应过于担心其未来巨额持仓的处置问题。

      当然,此次交易事件给机构投资者的教训仍然非常深刻。程序化交易潜在的风险点和风险规模显然大于此前设想,如何从流程和技术上做出防范和修改措施至关重要。可见的是,程序化交易的创新和风控体系应重新审定和设计。交易流程上,应考虑强化人工“审核”,而不能完全依靠程序“盲走”。

      同时,此次事件显然不能作为资本市场因噎废食、中断创新的理由。金融市场上对于效率的追求和风险的控制同样重要,而创新则是效率提升的载体。某种程度上,没有创新金融工具的诞生,没有金融模式的创新,则市场的中长期积累的风险无法纠正和疏导,同样危害惊人。

      而当天,市场上诸多明显不靠谱的传言和评论广泛流传,亦体现出这个市场缺乏冷静思考、独立判断、容易情绪化的特征。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不少传闻反复引用的7000手股指期货价值70亿的说法,显然欠缺期货常识和计算力。

      最后,作为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光大证券欠当天受其交易影响的投资者一个交代,但行业创新仍应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