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新闻·金融
  • 6:新闻·市场
  • 7:新闻·财富管理
  • 8:新闻·公司
  • 9:新闻·公司
  • 10:新闻·公司
  • 11:新闻·公司
  • 12:人物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中国地产商“南洋”淘金
  • 银行提前揽储备战年底资金大战
  • 文化传媒主题九月折魁
  • 中邮定期开放债基
    10月8日正式募集
  • 广发中债金融债指基
    10月8日起发行
  • 上海自贸区下阶段投资机会在哪里
  •  
    2013年10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新闻·财富管理
    中国地产商“南洋”淘金
    银行提前揽储备战年底资金大战
    文化传媒主题九月折魁
    中邮定期开放债基
    10月8日正式募集
    广发中债金融债指基
    10月8日起发行
    上海自贸区下阶段投资机会在哪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地产商“南洋”淘金
    2013-10-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短短一年多销售近百亿

      2012年以来,万达、绿地、碧桂园及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万通等十余家中国内地大型房企,已经在海外有房地产项目或明确的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达上百亿美元,且这个数字还将持续增长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毛明江

      

      腰包鼓鼓的中国投资者,正如火如荼地走向海外置业。与之相呼应的是,中国开发商也在走向海外。

      根据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万达、绿地、碧桂园及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万通等十余家内地大型房企,已经在海外有房地产项目或明确的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达上百亿美元,且这个数字还将持续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在海外投资的开发商大军中,真正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寥寥无几,其中在马来西亚市场中国开发商可谓“满载而归”,短短一年多时间获得了近百亿的销售额。

      中国人海外置业潮真来了吗?带着惊讶与好奇,记者深入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新山、马六甲,行程上万公里,一探究竟,得出的结论是:在欧美遥远距离且完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的藩篱之下,中国人特别是广东投资客和置业者开始“二次下南洋”,这也使得马来西亚房地产业似有异军突起之势。马来西亚房地产投资“就像10年前的中国内地”,很有可能成为房地产的“投资乐土”。

      

      中国开发商异军突起

      “8月份一家新加坡公司的老板,一下子买了10套房,首付大约60万元人民币。”坐在海边,与新加坡隔海相望,马来西亚新山碧桂园金海湾销售专员小林腼腆地告诉记者。她是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刚做销售没几个月,仅这一单就让她有了一笔可观的提成。

      如此之快的回报,令她非常高兴,而她仅仅是目前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上的一个缩影。令人惊讶的中国内地在港上市的知名开发商——碧桂园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销售出去约6000套房子,销售金额近100亿元人民币。

      “这可以说是马来西亚房地产的一个奇迹。”马来西亚新山市基建公司董事DatukOthman说。在他看来,碧桂园进驻马来西亚已经打破这里楼市的平静。DatukOthman所在的所谓基建公司,实际上类似于中国国内各个城市的城投公司,由当地政府百分之百控股,手中掌控着大量土地,其在当地的话语权非同一般。

      “碧桂园效率更高,建设和销售速度都更快,这一点与马来西亚本地的开发商完全不同,他们习惯于坐等客来,且建造住房的速度也较慢。当然这对当地的开发商造成了压力,但是公平的‘市场竞争’我们完全欢迎,政府不会干预。”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长HajiIsmail向记者坦言。

      恰恰是这种自由市场化的心态,让中国投资者,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个人都对进驻马来西亚少了一些顾虑。

      

      大马推“第二家园”增加吸引力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大马政府为鼓励更多海外人士投资马来西亚房地产,积极推广“我的第二故乡-马来西亚”(“MalaysiaMySecondHome”,MM2H)计划。除给予参与计划家庭10年多次入境居留证之外,还让他们享有多项产业与税务豁免奖励。参与此项计划的最低房产消费价格是100万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在住房贷款上,马来西亚还给予海外购房者支持,如部分新加坡人可享受首付20%、贷款80%的优惠,而中国内地的购房人最多也可以贷款5成。”马来西亚一位地产中介周女士告诉记者说。

      而据了解,外国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一致受到当地房地产法律的保护。购买房产所缴纳税费不多,如印花税在2万元人民币以内,与中国内地相比,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这是一个诱人的计划,而且是一个长期性的政策,我们也会保持政策的连续与稳定性。”马来西亚柔佛州务大臣MB也如是说。

      DatukOthman告诉记者,目前参与第二家园计划的各国投资者已经达到近2万人。

      

      地产大腕继续“下注”

      “金海湾项目的对面就是新加坡,每天从马至新通关的人次达15万,这很像30年前的深圳和香港。”初尝海外投资甜头的碧桂园区域总裁阮家声微笑着告诉记者,而他自己已经在这里买了两套住宅和一间底商。

      在他看来,未来新山的房价较现在至少会翻一番,即使那个时候还与新加坡的房价有巨大差距,因此除了正在销售的金海湾项目之外,“我们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已经有两个项目,另外还有几个潜在项目在与马来西亚谈。”他说。

      对此,马来西亚新山市基建公司董事DatukOthman和马来西亚柔佛州当地皇室的权威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确有此事。

      不仅如此,除了碧桂园之外,还有其他中国开发商,以及新加坡的地产商在积极布局马来西亚。但是,“因为还没敲定,所以不方便透露。”上述当地权威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新加坡地产凯德置地在碧桂园拿得金海湾项目地块不久,就下手拿下附近另一地块。

      “我们当时不知道他们(凯德置地)也准备拿地,据说他们已经谈了两年,但凯德置地为压低地价,迟迟没有下手。而碧桂园决策很快。这也可能刺激了他们。”阮家声笑言。

      而据记者了解,在看到碧桂园走出海外的成功之后,包括中国国内越秀等开发商也对这块市场开始关注。

      当然,大马只是中国开发商海外投资的乐土之一。知名开发商——万科公司今年4月正式进入新加坡市场。万科公司的代表表示,选择新加坡,是看重其市场的成熟,华人比例高,语言文化相近,符合企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也有利于开展业务探索。

      绿地集团去年年底在泰国的曼谷和芭堤雅开发了两处房产项目。绿地公司此前曾表示,市场潜力是进军海外的重要权衡因素,泰国有大量中国游客,在旅游城市芭堤雅投资酒店式公寓,主要为了满足中国游客及当地华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