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读图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特别报道
  • A16:基金·海外
  • 通道业务变局
  • 银行“狼”入资管市场
    信托通道业务最受伤
  •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基金子公司求解“战略转型”
  • 银行迎来
    “资管大时代”
  •  
    2013年10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通道业务变局
    银行“狼”入资管市场
    信托通道业务最受伤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基金子公司求解“战略转型”
    银行迎来
    “资管大时代”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基金子公司求解“战略转型”
    2013-10-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丁宁

      

      发展不到一年,基金子公司的行业变局就已悄然来临。当银行资管试水和监管政策收紧的消息纷沓而至,“转型”对于这个年轻行业来说已不再遥远。

      万亿规模的豪言壮语犹言在耳,业态环境却已今昔殊异。摆在从业者面前的问题是,基金子公司接下去的路怎么走,又该以什么样的“角度”切入边界日益模糊的大资管时代,使自身成为基金业立足长远稳健发展的第二极。

      

      通道的贬值

      中信银行近日宣布,经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批准,该行获首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资格。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具体细节尚未得知,但对我们来说不算是个好消息。”沪上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对此表示。

      此前为了规避监管,银行资金需要借道信托、基金子公司等平台进行投资性业务。在此过程中,基金子公司依靠灵活的监管优势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而银行一旦自己玩资管,就意味着其可以摆脱通道的依赖。”该负责人坦言:“通道业务很大程度上资金和资产都在银行端,作为通道的基金子公司‘两头不着边’,一旦银行通过自身资管计划将资金和资产对接,子公司通道将迅速贬值,相关业务规模也将受到明显冲击。”

      业内人士估计,子公司目前整体规模可能接近3000-4000亿元,年底可能达到5000亿;更有乐观者预期年内子公司规模可能就将“够到”万亿大关。然而,跃进的规模绝大部分体量为通道业务所有。

      一基金子公司负责人预估,目前子公司资管规模中,将近八九成都属于通道业务。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基金子公司比信托更为灵活,一个简单项目最快一天就能敲定,成本又相对较低,越来越多客户倾向选择将基金子公司作为通道;子公司也希望从风险相对可控、技术含量要求较低的通道业务起步,逐渐过渡到真正的资管领域。

      “如果银行可以开展资管业务,子公司的通道可能迅速贬值,狂飙突进的规模面临缩水”该人士担忧道。

      不过,尽管规模占比大,但通道的利润贡献率却相对较低。据沪上一子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通道业务平均利润率在万五到千一之间;而子公司所有业务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估计在千二到千三之间,高利润率主要来源于房产和地方政府平台融资、股权质押等业务。

      “未来那些高利润率的业务可能将逐渐取代通道成为子公司的支柱,因此短期看银行资管的试水对子公司的发展影响并非致命。”上述人士表示。

      

      政策的收紧

      事实上,子公司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并非仅来自“后方”竞争者的搅局。

      此前有传闻,京沪深三地各有部分基金子公司业务发展遭遇变数,或被母公司主动叫停,或被监管层“窗口指导”。尽管相关传闻并未完全得到子公司的正面确认,但可以确定的是风控“紧箍咒”并非空穴来风。

      北京一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7、8月份证监会在京沪深三地召集基金子公司代表召开闭门会议以“强调风控”:其一,不能有保底承诺——无论是口头上还是文字上的明示暗示——这是底线;其二,子公司自身要完善风控流程,不熟悉的领域不要轻易冒险;其三,监管层将严格监管,发现问题一查到底。

      事实上,基金子公司的规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提升,一定程度上缘于其业务所受限制较少。

      “很多甚至连信托都不敢做的事,子公司有这个胆子。”沪上一圈内人士感慨:“有些子公司胆子大,风控让位于业务,参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甚至连土地抵押凭证等都不具备,这样的项目,出了事肯定完蛋。”

      北京一子公司内部人士坦言,类信托项目的核心管理在后期,包括项目的跟踪、收款等,而一些急于求成的子公司把精力都放在“拉项目”上,后期管理疏漏,埋下了严重隐患。

      该人士担忧地表示,实体经济没有明显起色,一些项目有可能在一两年内出现问题,到时候一定会有一些忽视风控的子公司倒下。

      忽视风险的现象已经引起监管层的重视。除了上述会议,另据一位基金子公司内部人士表示,9月以来基金业协会和证监会各地方局也频繁召集子公司负责人开会摸底情况,可能酝酿出台子公司业务和风控层面细则指引。

      “相对于通道业务的竞争,政策风向的收紧可能更加令人担忧。”南方一家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子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如果管得严格,子公司短期恐难以与信托等具备先发优势又实力雄厚的机构竞争。”

      “顶层设计”求解

      前有政策“堵截”,后有竞争者“追击”,基金子公司在即将“满岁”之际迎来成长的第一道“坎”。

      当行业变局渐行渐近,一些业内人士已开始思考,基金子公司接下去的路怎么走,万亿资管梦想需要一个怎样的顶层设计。

      北京一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基金子公司的业务范畴很广,只要找准自身定位,做好自己擅长的优势业务,未来依旧前途光明。

      金元惠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自力表示,已将公司业务发展规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提供期限较短的固收类项目投资,操作模式类似投行业务;第二阶段提供长期固定加浮动收益的基金管理业务;最后衍伸至以多领域基金投资动态配置对冲收益波动风险、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目标的财富管理服务。

      在其看来,类信托这种高收益低风险甚至刚性兑付的业务模式长期看难以为继,未来的产品业务一定是风险与收益正向匹配,这将考验子公司立足长远的眼光和产品创新的能力。

      沪上另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已在北京、重庆、深圳等多地成立了事业部,不仅可以就近做尽调,也便于项目后期的风控管理。

      “开业初期行业对于子公司的发展路径思考得比较少,大家都想趁着政策红利还在抓紧时间做大规模;现在确实应该放慢脚步想想远期的规划了。”分析人士表示:“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