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
笔者一向就不赞同那种所谓“美国股市是投资,我们是投机”的说法。试问,谷歌的股价涨到每股1000美元,难道就真的全是业绩预期的价值体现,而没有一点“风险价值”的成分?没有投机炒作的成分么?美国股市之所以涨也有理,跌也有理,并不在于它重投资轻投机,而是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市场的路该怎么走,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一般情况下,除了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之外,政府不会出手干预。沪深股市走过的道路则完全不同,我们是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市场,政府一开始利用市场为国企脱困服务,之后又开始强调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为经济转型服务,这种在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利多利空无不取决于政策。沪深股市之所以在GDP持续增长时跟涨不起来,而GDP一跌则非跟着跌并超大幅度地跌,其源盖出于此。
那么,是不是只要我们的监管层学会了不直接插手干预股市,沪深股市也就会像美国股市那样能形成自己的牛市,甚至是大牛市了呢?此言在笔者看来,虽然说得痛快,实际上却并不可信,也不可行。要知道,即使在以市场化为标榜的美国,也并不是只讲自由和自律,而不谈监管的。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在建市交易140年后实行的《证券交易法》和《证券法》,没有美国证交会(SEC)的应运而生,没有以诚信为本的信息披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监督的相应加强,美国股市就不可能找到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平衡,也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公平、公开和公正,更不用说一波又一波的牛市行情了。
沪深股市的很多套路都是从美国学来的。然而,许多人一向最感兴趣或者说在意的,不过是美国建立在多层次市场基础上的诸多全球第一,而并不是它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最大目的的市场开放、市场自主和市场自律。我国的证券交易所虽然名义上是实行会员制,交易主体却不是会员,而是直接在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开设账户的每个股民。目前在沪深交易所开户的个人投资者近9000万,其中50万元人民币以下投资者完成的交易约占股票交易总量的60%。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显著特征,也是与《梧桐树协议》基本原则明显冲突的最大不同之一。由于我们许多政策制度的订立,尤其是新股发行方式的选择,无不在不同程度上带有利益同盟的倾向,而被直接推到风险交易风口浪尖的却不是那些有着较为充分条件以最大限度享有政策红利的既得利益者,而是数量众多却无论在资金实力还是风险承受能力来说都属于弱势一方的普通投资人,这就使得政策制定方面无论推出什么样改进和创新都不可能真正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这正是反映融资水平的市场规模可以经过短短20多年就赶上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而体现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股指走势却长年在低位徘徊的原因所在,这可以说是沪深股市最为致命的根本性结构缺陷。
没有梧桐树,哪来金凤凰。在沪深股市以散户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结构的现实条件下,加快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尽快推动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入市,固然不失为亡羊补牢的选择,不过,若一定要等到机构投资者和养老基金入市水平接近或达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的水平,再来谈市场建设和投资者保护,或等到投资者成长成熟之后能挺起维权腰杆,则未免为时太晚。对于先天不足的沪深股市来说,正如肖钢主席所说的那样,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已成为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仅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必须有针对性地构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以切实有效地使市场的公平和平等原则落到实处。也就是说,是要有一份我们自己的《梧桐树协议》。在笔者看来,肖钢主席不久前发表的《保护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如能和《证券法》的修订及IPO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落实到具体而有效的行动上,就不无成为给沪深股市引来金凤凰之《梧桐树协议》的可能性,从而让我们有朝一日能自豪地说:“我们有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运行方式。”
(作者系知名市场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