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彭
三季度一过,不少账面上赚得“盆满钵满”的偏股型基金亦不吝啬荷包,向基民大派红利,减仓避险的同时又可“笼络”人心,可谓一举两得。近日,汇添富旗下的添富民营和添富医药发布公告将于近期分红,每10份分别分红2.5元和0.5元。另外据统计显示,20日以来已有超过20只产品公告分红。 至今为止,基金今年总体分红金额已达到165.23亿元,相较于去年前三季度的115.29亿元,显然“大方”不少。
世界顶级投资、金融专家西格尔曾指出,“股利对于股票投资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它是熊市的保护伞,牛市的收益加速器。”然而基金红利是否等同于股票股利呢?事实上,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在分红性质上也需区别看待。封闭式基金由于处于折价交易状态,分红相当于提前封转开,对于初始购买者来说意味着提前兑现收益;债券型基金投资标的主要为固定收益类品种,来自票息收入的红利分配也属理所当然; 而开放式基金分红后,净值要被除息,因此基民所享受到的红利本就是其基金资产的一部分,并非天上掉下的馅饼。也就是说,投资者无论是在分红前还是之后购买基金,所拥有的资产并没有差别。
当然,分红令投资者在熊市中犹如获得了一顶“降落伞”,能够及时安全着陆,而在牛市中,也有助于其提前锁定收益。不过,基金通过卖出旧股获得盈利来发放红利,而再买入新股时又增加了交易费用,若时机把握不当,容易造成低卖高买,亦对持有人的利益造成损害。总的来说可谓各有利弊。分红方式的选择则取决于投资者对后市走向的判断。若其对未来市场有良好预期,则可选择红利再投资,由于红利再投不收取费用,有利于投资者低成本建仓,享受“利滚利”收益;反之,则可以现金红利方式落袋为安,通过降低股票仓位回避市场下跌风险。
理论上来看,基金只有在抛出股票获得资本利得后,才能作为收益的一部分参与分红。也就是说,在市场持续上涨过程中分红,就要在抛出股票之后以更高价位买进,从而影响基金净值增长。如果长期不分红,应该有利于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然而,从实际结果来看,“铁公基”并没有创造出比分红基金更加优秀的业绩。以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为例,该基金成立以来的多个自然年份均处于同类基金前列,年初至今更以77.6%的净值涨幅领跑股票型基金。从历史分红记录来看,该基金除2009年以外的各个年份均严格遵守“纪律分红”,但其优秀的获利能力却并未因此而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