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金融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财富管理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新型城镇化之路怎么走
  • 政府作用
    应是如何提供公共服务
  • 人口比重
    与经济总量占比应匹配
  •  
    2013年11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上证观察家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上证观察家
    新型城镇化之路怎么走
    政府作用
    应是如何提供公共服务
    人口比重
    与经济总量占比应匹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口比重
    与经济总量占比应匹配
    2013-11-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傅蔚冈

      

      我从人口和城市经济规模的角度来讨论城镇化的问题。

      我注意到,美国经济总量排名前五的五个州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占全美的比重为38.61%,他们的人口也占美国将近36.24%,经济总量和人口几乎是很匹配的。但中国GDP占前五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五个省份经济总量占44.43%,人口比重却只占31.81%。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么少的人口创造这么多的GDP,这几个省份的生产率很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按理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有钱,人就跑到哪里才对。为什么很多人不跑到广东、江苏这些地方,而愿意待在其他的地方?

      我们还可以发现,美国五十个州各自的经济总量和它的人口总量都是匹配的,如果人口排名全国第十,它的经济差不多也是第十,但在中国完全不一样。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口和经济不相匹配?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时期,上海拥有接近一千万人口,但是GDP比重估计占全国8%左右,人口只占全国的1%。2012年的上海常住人口是2360万人。很多人会说,上海人口太多了,但如果按照美国的情况,可能会得出上海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不够多的结论。

      如果我们按照GDP和人口比重的数据,上海应有五千多万人口。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会否导致环境和资源或者空气等的不可承载,这是一个问题,但我觉得并不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其实,除了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重要城市的人口占GDP比重也差不多。它们通过什么方式解决?我认为,城市化最基本的概念或者说最大的优势就是集聚。人多了,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就会产生更多的机会。相反,如果上海现在只有一千万人口,我觉得今后面临的问题比现在可能还要更严重。为什么?一块地是一千万人使用的成本低还是两千万人使用的成本低?分摊下来,肯定是两千万人使用的成本低,这就是规模效应。

      为什么上海人口远低于城市GDP的比重,或者说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人口还不够多?我认为有很多因素,其中包括户籍、城市公共服务等。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城市用地建设指标。这几年,上海用地建设指标比较少,相反一些西部省份本来人口不多,但用地建设指标却很多。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