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开发中间业务之名乱收费?
□郁慕湛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放开的临界点眼看就要来临,商业银行依靠存贷利息差“躺着赚钱”的好时光渐行渐远,各商业银行比拼重点也已渐渐转向中间业务收入。这个趋势当然是件好事。它不但能提升银行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而且还能改善整个中国经济的市场环境和金融环境。从沪深股市上市银行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来看,四大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虽然仍居前列,但是中小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已明显高于四大行了。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同比增长近50%,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增幅都在70%以上。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的比重通常都在40%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的四大行及几家主要的股份制银行的中间业务都已超过或达到20%左右。看来,各家商业银行已对一旦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息差缩小之后的新业态有了充足的准备。不过,目前各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增长迅速,是否就等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开展得很好呢?进一步说,目前这样的中间业务开展得好,是否就等于银行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呢?显然,在这两者之间是无法画等号的。
银行中间业务,也叫银行表外业务。过去一般商业银行将投资银行业务及国际汇兑、结算业务分开。投资银行的业务,如证券承销和经纪、企业并购、重组等收费性咨询以及证券化、资产管理和新的衍生品交易,现在中国的国资商业银行有时也把这些业务归入自身的中间业务中。传统的中间业务有六项:结算业务、信用证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银行卡业务以及咨询业务。现在则把国际汇兑业务、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都算作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可是我们在沪深股市各上市商业银行的三季报中,只看到他们各自中间业务的总收入,譬如工商银行只是写了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若干,写得详细一点的民生银行也只说了“本集团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银行卡服务手续费和代理业务等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而光大银行则说到“银行卡及代理理财业务增长较快”。
那我们据此是否可以说,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靠银行卡收费和理财业务收入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可以说基本上还没有进入正轨,其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而他们现在已经占了不小比重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似还有乱收费之嫌,显然不该继续增长。
国有大商业银行依仗在行业的垄断地位,长期来设置收费项目过多,虽然经过央行的多次整顿,砍掉不少收费项目,但银行收费项目还是在不断增长。持卡消费本来是可以享受不少优惠的,可是一般银行卡持有者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项目要被发卡银行扣费。中国的持卡消费者实在是得不到多少实惠的。
商业银行经营或者代理信托产品和理财产品,本来是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其收入也应该是商业银行利润收入的重要来源。可是细查目前我国的信托产品和理财产品,在管理上漏洞不少,其中蕴含很大的风险。现在管理层在严加整顿,而且一旦人民币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各式信托产品和理财产品行情就会大跌。届时,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又将如何维持呢?
毫无疑问,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要大力发展的,然而中间业务的发展是需要银行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基础的。譬如,商业银行的咨询顾问业务,其实是广大银行客户广泛需要的,这项业务对于中国的各商业银行是大有开发余地的。可是据发改委最近的调查,某些商业银行竟然在客户贷款时开出贷款条件,要求客户购买银保产品和付出融资顾问费。要是这样的情形成了常态,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会走向何方?
商业银行开发中间业务难道就是巧立名目乱收费?千万别把中间业务这本经念歪了!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