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金融改革措施主要是三方面,其一是价格改革,包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其二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其三是放宽市场准入
□近期中国在健全市场利率定价方面正在进行制度建设,还在酝酿更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在存款利率方面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主体资格,增加投资额度,条件成熟时取消对QDII和QFII资格额度审批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孙忠
央行行长周小川26日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涉及金融改革方面的内容做了归纳性描述。他说,未来金融改革措施主要是三方面,其一是价格改革,包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其二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其三是放宽市场准入。
周小川是在出席“第三届中法金融论坛”时作出上述表示的。周小川指出,近期中国在健全市场利率定价方面正在进行制度建设,还在酝酿更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在存款利率方面。
政策在宏观变量中权衡
周小川指出,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中国确立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主要指标目前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物价总水平和就业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我国目前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注重提高其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当前,货币信贷处于合理增长的区间,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市场利率保持基本稳定。”
但他指出,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对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经过深入的经济分析和统计数据可以认识到,在经济增速和结构调整、结构优化之间是有一定的权衡关系;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方面也有一定的权衡关系。经济增速特别是投资增速也和物价稳定有一定的权衡关系。
“在这几者关系中间需要进行很好的权衡,”周小川说,特别是今年以来,经济增速一度有所回落。中国政府做出了明确的选择,就是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突出强调通过市场化改革,通过发挥市场的活力,来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不是通过过度宽松的财政或者货币政策来维持经济增长和就业。
金融改革的三个重点
周小川指出,金融改革是三中全会所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该进一步有所提高,整体金融的实力和风险抵御的能力需要得到明显的加强。
在价格方面,要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要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序地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也就意味着让市场供求力量更多地决定外汇市场的平衡点,减少央行常态式的外汇市场干预。一个重要的价格改革内容,就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近期中国在健全市场利率定价的方面正在进行制度建设,一方面,近十多年来已经在利率市场化方面逐渐推进;另一方面,还在酝酿下一步更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在存款利率方面的利率市场化。”周小川指出,为此,也需要建立包括定价、报价在内的机制。
与此同时,要完善中央银行利率的传导机制,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以便在中期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第二项主要内容,在上述改革的基础上,中国将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就是要转变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有利于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方便地从事金融市场的各种活动,以及各种投资贸易活动。减少外汇管理体制中的行政审批,从过去重视行政审批转变为重视监测分析,从过去重视微观管理改为重视宏观审慎管理,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与此同时,进一步方便国外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双向开展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各项经济活动。
从组合投资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主体资格,增加投资额度,条件成熟时要取消对QDII和QFII资格额度审批,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
第三项主要内容,配合整个关于投资和市场准入的管理,放宽市场准入,要使金融业在竞争性市场上为国内的经济活动和跨境的经济活动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从市场准入的角度来讲,中国会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同时加快与欧盟、美国投资保护协定(BIT)的谈判,将管理从正面清单转到负面清单,研究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这些做法正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进行实验。这些都表明市场在准入方面更加自由,将来更加依赖于竞争性的金融服务。
在中国民营经济的方面,也将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准许民营经济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等等。总之,金融市场将通过竞争性服务为国内和国际的经济金融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