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新发展契机
□桂浩明
今年涨幅巨大的创业板,进入12月后行情剧烈波动,上周一还出现逾8%的暴跌,虽然随后行情得以企稳,到了周中还形成了相应的反弹,昨天又有大涨行情,但这样的行情跌宕,还是值得反思的。
很多投资者都认为,这次创业板行情大波动,与新股开闸有着直接关系。其分析逻辑是,由于拟发行股票中有相当部分集中在创业板,会对创业板带来巨大的扩容压力。而根据新公布的股票发行规则,新股的“三高”现象将会受到严厉抑制,这又会拖累创业板行情。另外,一年来创业板的涨幅很大,估值较高,与蓝筹股形成明显反差。新股即将开闸,又有了优先股以及强制分红等的安排,对蓝筹股有正面作用,自然也就会反过来促使创业板去挤泡沫,促其股价回归。表面来看,这些推导似乎都很有道理,特别是据此所形成的舆论攻势,对创业板构成了极大压力。以致有人推断创业板的熊市到了,指数将回到去年的585点。
但是,只要稍加分析,不难看出这些判断实在是站不住脚的。就拿新股开闸来说吧,的确,届时会有相当一部分新公司在创业板登陆,对创业板会形成不小的扩容压力。但问题在于,股市中的资金从来是自由流动的,并非投资主板的就不能投资创业板。说因为将来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因此创业板就一定会跌,理由是十分荒唐的。记得1994年,沪深股市一度也极低迷,深交所曾单方面宣布暂停新股发行。结果呢?不发新股的深市反而比继续发新股的沪市跌得更深。可见,哪个市场涨得好,哪个板块跌得多,并不简单取决于谁的扩容压力有多大,而主要是受制于各自的投资价值与成长性。
还有,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一个着力点,就是要力克新股的“三高”顽症,如果新的发行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投资人的确可以看到成效。但是,这与现在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关,相反,发行制度改革会使得现在这些公司因为高价发行所导致的高公积金现象成为绝版。诚然,以此作为炒作的题材并不理性,但至少消除“三高”对现在的创业板来说,并不构成直接的利空。至于说强制分红对创业板公司不利,其实创业板上市公司大都属于成长型企业,根据规则他们适用的最低派息率是20%,这要比现在约定俗成的30%还要低一些。有些人还提到,因为规定在创业板市场不允许借壳上市,认定这对其发展的打击很大。事实上,早在去年公布的相关规则中就已明确,创业板实行直接退市制度,不搞借壳上市,因此这并非新的利空,市场早该消化了。换个视角看,在新的制度下,借壳上市被视同为IPO,难度系数大大提高,倒是对主板的影响更大。
总之,细读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真还看不出哪些是针对创业板的直接利空。这应该说也是正常的,毕竟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并非是要打压创业板。而创业板行情之所以会如此剧烈波动,只能说是陷入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之中。好在,这种荒谬的局面很快就得到了矫正。
毫无疑问,现在创业板的估值委实不低,其中既有投资者认同其成长性所带来的溢价因素,也有属于投机炒作的成分。新股开闸,市场上会有更多创业板新股,这就给投资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应该说一些真正好的品种依然会受到追捧,而那些跟风上涨的则就没有机会了。而新的创业板公司上市,必然也会有富有成长性的品种被挖掘出来,他们同样会得到肯定。因此,只要国家继续坚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并且继续扶持中小型创新型企业,那对创业板来说就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意义上,新股开闸不是创业板的利空,而是发展契机。
创业板走牛已整整一年了,如果只是单纯的投机性行情,很难想象会持续这么长时间,并且有这么大的涨幅。显然,这里有其内在的理由。在新股开闸以后,伴随着更多优质创业板公司的上市,创业板还将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其结构性行情的大格局并不会变。到那时回过头来看,也许会发现这次的暴跌,只是前进过程中的小插曲而已。当然,对于投资者而言,恐怕留下了太多值得总结回顾的东西。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