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默
作为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目光并不局限于与其门当户对的大企业。鉴于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自身需求,近三年,建设银行坚决落实相关要求,将小微企业业务作为全行重要的战略性业务,加强资源倾斜。
笔者获悉,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已累计为18万个小企业发放超过1.9万亿元贷款,几乎覆盖了与民生相关的各类行业,间接提供超过2000万个就业岗位。
截至2013年9月末,建设银行小微企业客户总数超过200万户,小企业授信客户达到91512户。户均贷款721万元,比2010年下降100多万元。其中,单户500万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客户数占比达到57.6%,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引擎。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马凯副总理对小微企业发展做了重要的批示和讲话,银监会也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对小微企业扶持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是基础,因此中央高度重视,将支持和服务小微企业工作提升到了战略层面进行部署,建设银行也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发展小微企业业务,不仅要做,而且还要做好。
优化流程 适应小微需求
不过,小微企业风险大客观存在,发展小微企业业务不能仅仅依靠热情。近年来,建设银行围绕提高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贷款覆盖率和申贷获得率等,不断探索服务适合小微企业的商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流程的优化是体现之一。
针对小企业金融需求“短、频、快”的特点,2007年,建设银行在同业中首创“信贷工厂”模式,采用审批人派驻,评级、授信、支用“三位一体”等一站式、流水线的标准化流程,逐步建立起有别于大中型企业的,流程化、标准化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
在“信贷工厂”流程专营模式下,建设银行一笔普通的小企业贷款,从贷前调查到贷款发放仅几天时间。在融资期限方面也可灵活掌握,通过优化信贷审批流程,较大中型项目内部申报审批手续得以简化,效率大大提高。
自2007年第一家“信贷工厂”模式的小企业经营中心在苏州成立以来,“信贷工厂”模式已成为建设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核心载体。建设银行已组建286家“信贷工厂”,基本实现了所有地区全覆盖,“信贷工厂”与全行1万多个营业网点、1.3万多个专、兼职客户经理一道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服务。目前建设银行约有80%的小微企业业务由“信贷工厂”加工完成。
2011年下半年,基于“大数定律”和“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建设银行还在大银行中率先试行适应小微企业特点的评分卡评价方式,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
以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为例,该行从存量贷款数据入手,确定了6大关键项目、17项关键指标及其权重,对所辖的11个地区、4881户小企业客户、17个行业类别,在统计了9.8万个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制定了小企业客户评价标准,设计成了操作简便、客观科学的小企业准入筛选工具,成功解决了困扰小企业准入标准的“老大难”问题,提高了项目推荐的准确性、调查评价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使中小企业贷款发放实现质的飞跃。
据悉,该工具以其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经国家版权局审核批准,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列为建设银行总行信贷流程优化的核心工具在全行推广。
2012年5月,建设银行已将评分卡模式运用于实践,并推出了系列适应性产品,较好地契合了小微企业“短、小、频、急、快”的融资需求,使普遍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小微企业也能感受到银行融资的便利。
创新产品 覆盖各类信贷需求
优化流程的同时,一流银行要体现出管理最佳、服务最佳、效益最佳,其支撑点就是产品创新。
近年来,建设银行采用批发模式和零售模式双轮驱动的产品创新方式,针对小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及不同的风险缓释能力,在同业中率先建立了以授信评价、抵押担保、快速质押、信用贷款为核心特点的四大类小企业产品体系,分别为“成长之路”、“速贷通”、“小额贷”、“信用贷”,基本覆盖了客户的各类信贷需求。
北京星辰万有公司是建设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为生产经营医疗器械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创始人是国家“十千百”人才,公司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十多项发明专利,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去年,该公司连续开发的三项新产品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但由于资金短缺,企业的研发和经营陷入极其困难的局面。
“如果不能早日研发出这些产品,好的产品就失去了上市的最佳时机,国家的扶持经费也会打水漂,发明专利的申请也会受到影响。想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我们缺少可以抵押的资产。”就在该公司负责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了解到该企业在建设银行开有结算账户,日均存款在规定数额以上,符合“善融贷”业务办理条件,立即主动将“善融贷”送到企业门上,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善融贷”是“信用贷”的一个子产品,是专门依据小微企业交易结算及结算账户活跃程度,对结算稳定并形成一定资金沉淀的小微企业发放的。不需要其他抵押或担保,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更可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方案。
除了融资之外,对于北京星辰万有公司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借此启动了公司上市进程。公司负责人介绍:“因为建设银行的‘善融贷’产品,公司信用指数也得到了提升。”
据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在四大产品体系下,建设银行已设计了40余项小微企业产品,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目前建设银行正在由单一信贷服务逐步向提供包括融资、结算、理财、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帮助企业逐步积累信用,为进一步缓解融资难创造条件,并通过综合定价,优化回报。
截至2013年9月末,“成长之路”贷款余额4958.68亿元,客户数51853户;“速贷通”贷款余额1007.3亿元,客户数26472户;“助保贷”贷款余额143.02亿元,客户数2719户;“信用贷”贷款余额65.63 亿元,客户数9541户。
探索模式 多渠道服务延伸
优化流程、创新产品的同时,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还有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传统一对一的单兵作战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为此,建设银行改变过去单个客户的营销模式,建立了规划在先、批量开发、标准化操作的“一链一圈一平台”的客户群批量营销模式。
“一链”即产业链。关键是把产业链上的对公和零售客户彻底打通,即在同一规划下,对产业链进行总体评审、统一开发和管理。如围绕一个核心企业以及为核心企业服务的小微企业,依托核心企业的交易信息,推出了“供应贷”,将客户以“1+N”的方式,向其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目前,建设银行已在20个分行开办“供应贷”业务,贷款余额10.8亿元。
“一圈”即商圈。对商圈内的小微企业客户群,按经营年限、收入规模等进行分层分类,并针对性地建立起集规划、策划、审批、销售、培训、服务等在内的“1+N”的团队,与市场管理方建立合作,避免散单方式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实现批量化生产。
“一平台”即与政府和协会的合作平台,通过“助保贷”等产品,利用政府资金,组建风险补偿资金池,共同建立客户筛选、推荐、引导、扶持等信贷支持平台。同时,借助协会会员间的信用约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压力。
今年以来,建设银行通过上述模式服务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50亿元,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得到了建设银行的金融支持。
在探索服务模式、提升效率的同时,建设银行还有效运用线上线下资源,多渠道将服务进一步有效延伸。
一方面,建设银行加强对线下传统渠道的整合和利用,结合网点“三综合”改造,探索在网点销售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使客户在网点就能获得信贷服务,真正将小微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客户的身边。截至2013年9月末,全行网点成功推荐小微企业授信客户15762户,已发放贷款金额684.61亿元。
另一方面,建设银行推出网上银行渠道专属业务“网银循环贷”,客户可在网上自助完成贷款申请、支用和还款,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打破了线下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真正做到了银行的资金支持“不打烊”。截至2013年9月末,已累计授信客户2029户,授信金额30多亿元。
建设银行还借助其强大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建立了“亦商亦融,买卖轻松”的“善融商务”电商平台,为客户提供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支付结算等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并凭借交易产生的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记录为客户提供贷款融资服务。企业入驻“善融商务”,不仅打通一条销售渠道,更可以积累信用,获得建设银行的贷款支持,加速自身成长。截至2013年9月末,已有7323户小企业贷款客户入驻“善融商务”企业商城,获得贷款资金644.08亿元。
目前,建设银行已发展成为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的生力军。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称,建设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业务,不仅源于国家的要求,更在于自身对小微企业业务的理解和认识。
建设银行是一家有着14000多个网点的大银行,这就意味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做业务,辐射面十分广泛,这对发展小微企业业务十分有利;但同时,建设银行是一家做大企业、大项目见长的银行,这也意味着建设银行需要加紧补偿短板,例如小微企业业务,进而改善其资产结构,特别是在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