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新闻·金融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上证观察家
  • A3:评论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身份研究:
    探究不平等问题的一条新路径——读《身份经济学》
  • ■披沙录
  • 一个痴迷于社会进步的
    “终身反对派”
  •  
    2013年12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书评
    身份研究:
    探究不平等问题的一条新路径——读《身份经济学》
    ■披沙录
    一个痴迷于社会进步的
    “终身反对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披沙录
    2013-12-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披沙录

      《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美)罗伯特·席勒 著

      何正云 束 宇 译

      中信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这本经典作品,主旨在于解释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发展过程。次贷危机爆发前的10年间,房地产泡沫的膨胀使得人们非常自负,进而使得美国政府对高额债务视而不见。大多数人包括评级机构都认为房价不可能下跌。席勒认为,房地产泡沫,以及促使泡沫产生并扩大的心理因素,正是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人性的本能缺陷导致我们无法正确地管理风险,这个也正是导致历史上反复出现金融危机的症结所在。只要人类的本性不变,我们就总是容易促生经济泡沫,也容易受到泡沫破裂带来的伤害。席勒同时认定,通过政府的各项措施使经济重归正轨只是权宜之计,长期的变化应该使得金融体系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运作得更好。他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方案,包括创建新型的经济测量单位,预防人们产生“房价永远不会下跌”这样的错觉;以及为政府融资提供更好的方式,设计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等。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美)托马斯·索维尔

      (Thomas Sowell)著

      吴 溪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一直在全球各地上演,但21世纪的这轮房地产行情却具有典型意义,其中尤以美国为最,涨如天堂,跌如地狱。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罗丝与米尔顿·弗里德曼”学会高级研究员托马斯·索维尔一贯以通俗、对症地解读经济现象而著称,他在这本书总结房地产历史与教训的著作中认为,任何灾难,不论经济领域或其他方面的,余波中不可避免的互相谴责、推诿已经滋生出许多政治性的修辞和政治性的导向宣传。要想穿越政治迷雾,关键在于将事实与辞藻剥离。房地产繁荣与衰退的经济学原理简单而直白,“政府越是干预,房价越是高涨,居住成本越是会侵吞更多的收入份额。”但它的政治学原理却充斥着许许多多误导性的修辞。有时,我们会被深入辨析后看到的事实所震惊,但至少,我们不能再被舆论蛊惑所困扰。

      《圈子·段子4》

      电商那些事

      郭 亮 著

      北京亨通堂文化策划: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年11月出版

      

      中国的互联网不仅是财富聚集之地,更是催生传奇之地,也始终是引起最多争议话题的领域。而从业人员超过千万的中国电商的迅猛发展势头,无外乎基于技术、规模、理念三个因素。他们终将赢得整个时代,当然也可能败给整个时代,两者发生的几率,大致相等。看今日中国电商的格局,大致可概括为“北有京东、南有腾讯、中间有阿里”。各派之间又各有不同。北派电商讲求技术为王,实用至上;腾讯以一款移动通信软件起家,之后一发不可收,进入电商时代,充分发挥了“有人的地方就有QQ”的用户优势,不失为互联网江湖里“万能钥匙”;阿里巴巴则集南北之优势,又有技术、又有规模,还有理念和计划。本书叙述的故事,正围绕这三个电商的终极因素,看他们如何一点点地把这个圈子画完整。其间当然少不了缠织着金钱、八卦、传奇、恩怨、梦想。

      《1592—1598

      中日决战朝鲜》(1)(2)

      马伯庸 汗 青 著

      亨通堂文化策划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五月,日本“大阁王”丰臣秀吉发兵入侵朝鲜,气焰甚嚣尘上。他们攻入王京,“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荡然一空,八道几尽没,旦夕且渡鸭绿江”。朝鲜“请援之使,络绎于途”。明神宗召集廷议,当年七月就派出了第一支援朝抗倭的军队。这是中国史上汉人皇朝最后一次扬兵域外,大明的名将、铁骑,与日本战国时期的强兵悍将,争锋于朝鲜战场。这一仗连打了将近七年,最终“诸倭扬帆尽归”,明神宗“御门受俘”,东北亚又回到了原来的秩序之中。这场彻底影响了亚洲此后三百年政治和战略格局的大战,却长年被人为忽视及歪曲、掩盖了真相。这部全新考据了中、朝、日三国七年战争史的史学专著,是作者历时四年采集了韩国、日本所藏的300多万字史料,其中有大量国内从未披露的一手资料后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