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封面文章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市场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专访国联安固定收益总监冯俊:凯恩斯分析方法失效 债券投资亟须转变盈利模式
  • 金鹰基金冯文光:以业绩增长谋成长
    以估值合理求稳健
  • 平安大华焦巍:2014年投资机会仍在新兴产业
  • 鑫元基金张明凯:央行紧平衡思路
    短期难以转变
  •  
    2013年12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基金·专访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基金·专访
    专访国联安固定收益总监冯俊:凯恩斯分析方法失效 债券投资亟须转变盈利模式
    金鹰基金冯文光:以业绩增长谋成长
    以估值合理求稳健
    平安大华焦巍:2014年投资机会仍在新兴产业
    鑫元基金张明凯:央行紧平衡思路
    短期难以转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金鹰基金冯文光:以业绩增长谋成长
    以估值合理求稳健
    2013-12-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慧娟

      

      对于2014年的投资策略,金鹰稳健成长基金经理冯文光认为,2014年将难有大的系统性机会,大盘或将延续震荡筑底的趋势,投资仍看结构性机会。

      冯文光表示,2014年宏观数据的中枢可能向下,政策区间将在上限防通胀,下限保就业中选择。由于政府对GDP目标的进一步降低,大规模投资的概率更小。

      资金面上,冯文光认为IPO带来的冲击不会很大,央行对于流动性的控制处于“紧平衡”的状态,2013下半年,对于出现银行停止房地产贷款的现象,央行并不急于放松银根,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化操作,而且操作的量化仅仅以对冲为目的,把数量控制得很好。延续这个思路,2014年国内货币政策将稳中趋紧。

      从估值看,横向比较全球市场的估值水平,目前上证综指静态PE绝对值以及各个大类指数的估值都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因此再度陷入系统性下跌的风险不大。

      结构性机会方面,冯文光认为,新兴产业和消费品值得长期关注,新兴产业增速提速是长期趋势,消费品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是增速仍然较高。他指出,“回顾过去的投资,新兴行业都是超额投资回报的来源,并且这样投资机会大多来源于生活。过去的汽车、房地产、家电等都曾经是新兴行业,相关的股票也带来过可观的投资回报,只不过不同时代背景,新兴行业的内涵在发生变化。只有更快地理解这些变化,从中挑选出优质的企业,才能在投资中占得先机。”

      此外,对于2014年的投资主线,冯文光表示看好农业、医药、环保生态、半导体等。对于今年以传媒股为代表的被爆炒的热点主题,冯文光认为,传媒股由于电影《泰囧》票房神话的刺激,给投资者带来不合理预期,感觉影视投资就像印钞票。但是影视投资的成功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第二方面,IPO重启的消息出来后,通过低价并购实现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使前期大涨的传媒股的估值向合理的区间回归。毕竟,股票的估值要和公司盈利增长相匹配,脱离了盈利增长的高估值是没有可持续性的。

      “没有业绩支撑、短期爆炒的热点不建议参与。这类主题的偶然性较大,买点和卖点的把握难度大,在可能带来短期超额收益的同时,也要承受急速下跌的风险。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前期涨幅不大,短期内有催化剂,业绩增长较为确定的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