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财富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数据·图表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人性的贪婪生养了雾霾这头怪兽
  • 若苏格兰独立,
    英国将如何?
  • 我们具备了看世界的现代国家眼光么?
  • 紧要关头的“艾宾豪斯幻觉”
  •  
    2014年2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A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A7版:专栏
    人性的贪婪生养了雾霾这头怪兽
    若苏格兰独立,
    英国将如何?
    我们具备了看世界的现代国家眼光么?
    紧要关头的“艾宾豪斯幻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们具备了看世界的现代国家眼光么?
    2014-02-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晓晖
      □张晓晖

      大国面对风云变幻,首先要有大国风范,大国眼光,大国理性。摈弃自欺欺人,学会用寻找真理真相的眼光来看世界,用学习的态度来研究对手,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应对,慢慢把握博弈中的主动,才是我们该做的事。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多机遇,当然也不得不面对更多较量。国与国之间,就是这样,既有竞争,也有竞和。体育叫比赛,军事叫战争,经济叫竞争,总起来呢,叫博弈。说白了,就是打麻将,要赢钱,一要打好自己的牌,二要清醒地认识对手。

      有时候很疑惑,我们一直在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呢?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具备了一个现代国家的眼光么?

      也许阶级斗争教育给了我们太深的烙印。看看关于货币战争的畅销书,看看那些在各地飞来飞去走穴的教授发表的各种看似吸引人实则荒诞不经的言论,我们发现,我们有太多的阴谋论,而这些阴谋论也太危言耸听了。种种闹剧,足够再写一部《儒林外史》了。

      个别媒体关于美国国债的质问,看起来很可笑。人家有没有欠咱利息?没有。有没有强迫我们买他的国债?没有。发行时,认购数量两倍于发行量,也就是说,我们不买,也有别人买。买卖是经济合同,只要别人不违约,我们就不能抱着债主的优越感和受害人的心理。买美国国债也没有什么错,当然,如果能买人家的资产就更好了。

      还有那些抗日神剧,土匪抗战,特种兵抗战,海归抗战,赤手把鬼子一撕两半,抗日的武器里面枪械总还算靠谱,虽然也有一些不符合年代的兵器出现,更有拳头、弹弓、弩箭、飞镖、大刀、棍棒。日本鬼子如何为了得到一套刀谱或剑谱,处心积虑,有志之士如何为了保护刀谱剑谱而前赴后继;日本人把中国孩子掳到日本去给丧子家庭当孩子,还有的把中国幼儿从小培养成杀手,再反过来杀中国人;甚至还有把中国青壮掳到日本去给他们改良人种的故事。我的天!抗战期间,我国有那么多的惨案,有那么多人被屠杀,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么狗血的题材?

      中国抗战如何胜利的?国歌早就回答了——血肉长城。战场上,我们的伤亡是敌人的5至10倍,这就是血肉长城。这不丢人,而轻视对手,把抗战写成了耍猴儿,才丢人。

      日本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深,他们那么喜欢中国古典文化,从唐朝开始,就一直向中国学习,由此形成了他们的书道、茶道。而后脱亚入欧,又孜孜以求向英美学习,很快成为亚洲强国。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这一点倒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向日本学习了多少东西呢?我们真的了解日本么?日本人研究兵圣孙子,研究《孙子兵法》,但我们知道他们的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宫本武藏么?我们知道《斗战经》、《五轮书》么?我们可知道“经济奇迹”时代的日本有四位被称为“经营之圣”的企业家?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是怎么回事?

      难道曾经有如此大爆发力的国家,真没有什么可借鉴的东西?曾经号称要买下美国的前经济亚军,真没有什么可学的?就算没有,那么日本衰退的20年,总有值得汲取的教训吧?看看日本的房地产,再看看日经指数,从24年前的三万九,至今还不到一万五,总有值得我们自警的东西吧?

      一方面阴谋论盛行,分析对手的时候危言耸听,不着边际;另一方面,作为应对,又提出很多摸不着头脑的奇谈怪论。比如海带防航母,雾霾防激光之类,看看那些杂七杂八的军事评论,基本上还停留在义和团的水平。小时候学历史,还剖析过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历史局限性,现在看来,我们距离这个有局限性的做法,还差着相当的距离呢。

      曾经读到批判某国外金融机构的文章,如何唱空中国经济,又如何吃进中国的银行股大发横财;如何唱空中国地产,又如何买入房产大赚特赚。这种道德声讨式的批判,很像寡妇诉苦,声泪俱下,悲痛欲绝,可就是架不住推敲:资产不是咱卖给人家的?房产证不是咱给人家办的?至于人家怎样说,谁让咱信了呢?中国大妈们抄华尔街的底部,没有人强迫吧?

      金融机构是买卖人,买瓜的时候自然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卖瓜的时候,当然要自卖自夸。将来,还会有人一边唱多,一边抛售资产呢。抓住了其违法的证据,没说的,下天价罚单就是了,让他知道锅是铁打的。除此之外,就要自己长脑子,多反省自己错在哪儿,为什么错,汲取哪些教训。别抱怨人家拿咱当提款机,我们不做提款机,不就得了?

      大国面对风云变幻,首先要有大国风范,大国眼光,大国理性。成熟起来,才能主动。从各行各业的专家到全国人民,我们都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需要思考。摈弃自欺欺人,学会用寻找真理真相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用学习的态度来研究对手,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应对,慢慢地把握博弈中的主动,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作者系投资人,知名财经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