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财富
  • A7:数据·图表
  • A8:书评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现货电子盘何去何从
  • 被“窥视”的电子盘
  •  
    2014年7月3日   按日期查找
    3版: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调查
    现货电子盘何去何从
    被“窥视”的电子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被“窥视”的电子盘
    2014-07-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别想在里面赚钱,没有人能做得到。远离,越远越好。”对现货电子盘投资,业内人士给出了这样的忠告。

      打着“准期货”交易的旗号,现货电子盘自诩“高风险高回报”,然而,不断出现的维权投资者却让市场无法看清其真实面目。

      现货电子盘到底是什么?为何投资者频频遭遇巨亏?

      上证报记者拿到的一份现货白银软件或许能解释这一切:通过技术手段,交易平台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客户交易数据,窥视投资者的一举一动。

      

      ⊙记者 阮晓琴 ○编辑 闻欣

      

      

      57岁的夏某是上海某研究单位员工,2013年,她在湖南春晖等平台开户做金属、农产品现货电子盘,很快把夫妻二人积攒了一辈子的70万元亏光。

      “心力交瘁,感觉撑不住了,有几次根本爬不起来,心跳只有50几下。” 对于巨亏的惨痛经历,夏某历历在目。因为觉得亏欠家人太多,她执意离婚,并把房子留给老伴,自己只身外出取证维权。

      事实上,夏某的情况远非个案。

      近三年时间,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被引诱入市,并在精心设计的对赌游戏中倾家荡产,而面对维权,他们举步维艰。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改变。今年3月,针对部分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诈骗行为,公安部牵头成立了以刑侦力量为主的“3.20专案组”,专项整治活动侦查范围涉及全国多个省市。湖南春晖一案被湖南娄底公安局以诈骗罪立案,涉案的30多人被抓,其中刑事拘留十几个人。

      在办案民警看来,这些现货电子盘交易不仅是非法经营,更涉嫌诈骗,他们通过操纵价格、与客户对赌来牟利。

      庞大的巨额亏损群体

      面对巨额盈利诱惑,许多投资者放松了警惕,从牛刀小试到押上全副身家,最终深陷巨亏泥潭

      广东的宋学彦是工程报价师,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期货等金融产品。去年6月,面对“炒白银月盈利超20%”的诱惑,他在民泰贵金属开了户。当月21日、25日分两次打进20.5万元。由于没有投资经验,每次下单都听从民泰贵金属“分析师”QQ喊单(指导操作),四天账户资金就少了6000元。宋学彦觉得风险很大,26日就将账上余额全部转出。

      然而,当天他接到民泰贵金属方面的电话,说几天后可以得到首席分析师提供的VIP大客户指导,这次宋学彦决定再试一次,打进20万元。接下来的五个交易日,他赚了9万多。

      可惜好景不长,7月3日,民泰贵金属再次来电称,7月5日美国将发布非农数据,行情波动大可以多赚,建议加钱。

      有了之前9万多的收益,宋学彦步子迈得大了不少——以房屋抵押融资26万元入市。7月5日,白银价格大跌,宋学彦遵照指导下跌时买多,触底时又满仓做空,一天亏了22万。面对巨额亏损,宋学彦再次提出不做了,而民泰贵金属则称让首席分析师帮他双倍赚回,并称若不加钱将要爆仓。

      迫于损失压力,宋学彦再次选择相信,8、9两日,他转入40万元。在首席分析师指导下,7月8日至11日,宋学彦又亏了22.7万元。

      在短短14个交易日,宋学彦亏损了36.6万元。宋学彦将账上剩余的41.2万元退出来后,再也没有相信民泰贵金属的话。

      不过,现货电子盘并未离开宋学彦的视线。今年3月15日,宋学彦看到了央视关于贵金属交易机构更改后台数据的报道,开始走上维权道路。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庞大的贵金属受害群。

      在民泰群里,群友名称都带上了损失,比如,宋学彦的群名称是民泰37,表示亏损37万,其他还有民泰45万、民泰160万……

      根据这些投资者的反馈,现货电子盘交易有几个特点:首先,以首席分析师、一级分析师带队为诱饵,诱导客户多入金,50万、100万元……其次,非农数据发布前夕,鼓动客户多加金;再次,非农数据发布等行情波动大的日子,交易系统经常卡壳,或三五秒,或十来秒无法操作;另外,账户资金较多时,平台或代理商频繁喊单、满仓操作、反向操作,使客户在短期内巨亏。

      别人能看到你的交易

      “现货白银投资者的操作均是在电子盘内进行的虚拟或者模拟交易,其在完成入金之时便注定陷入一场必然是输的赌局。”

      现货电子盘最早源于地下炒汇。2003年,国家解禁个人买卖黄金,地下炒金平台仿照地下炒汇期货合同,创设了黄金电子盘交易。它们打着接轨国际市场牌子,以高杠杆交易中远期黄金。

      2009年以后,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大宗商品(贵金属、能源、农产品)交易场所,有的交易场所模仿黄金中远期交易,创设了现货电子盘。其中,又以贵金属交易规模为最大。2011年12月,央行出台政策,除了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其他不得设立黄金交易平台。从此开始,白银渐渐充当大宗商品现货电子盘主角。

      看似正规的交易,为何绝大部分投资者都会亏损呢?

      代理过多例贵金属交易纠纷案件的北京市合川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玄机。这种所谓的“现货”交易,处处是陷阱。“这类交易场所实行做市商制度,即交易平台或旗下会员、代理商也入市交易,他们与投资者互为买卖对手,投资者赔的就是他们赚的;由于交易约定了高额杠杆比例(通常为12.5倍~50倍),故输赢放大数倍。至于那些喊单的分析师,他们根本没有相应资质,其真实身份就是从交易平台领取提成的业务员。”

      除此之外,交易资金缺乏银行第三方托管、监管。银行与平台只有资金转账结算关系,客户资金全部进入交易平台公司账号,并未进入任何真实的国际或国内市场。

      并且,由于交易软件是交易平台定制的,它们可以通过服务器,看到投资者下的单,并实现对交易数据的控制。同样,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后台,对那些操盘水平较高、资金出入量大的客户,进行自动、重点监控,限制投资者出金。

      记者设法拿到了一份现货白银软件后台。这份软件打开的是一个服务器规则编辑器菜单,上有子栏目“大笔入金扫描、高频交易扫描、扫描赚钱的人”,在“大笔入金扫描”的参数设计一栏,则写着延时10秒,“高频交易扫描”参数设计一栏,写着延时5秒。供职于期货软件的张先生称,对交易软件进行后台操控设计非常容易,不正规的交易平台提供的交易不安全,投资者九成亏损。极少数水平高的个人投资者赚到了钱,想出金时也出不了,此时平台往往卷钱走人。

      维权之路并不容易

      租房子、转账卷款、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贵金属交易公司的共同特点。江西一家贵金属交易公司,在客户维权期间,迅速注销玩失踪。而后不出几个月,几个股东跑到福建,又注册了一家贵金属交易平台

      交易损失巨大,现货白银投资者要想讨回损失则非常困难。

      投资者小曾与民泰贵金属签有一份协议,如果双方发生争议,可向天津贵金属交易所(下称天交所)申请调解或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天津国际经济金融仲裁中心进行仲裁。

      几天之内亏损70%后,小曾开始维权。这时他才知道,民泰贵金属受害者去天津仲裁的,没有一个是赢家。王德怡表示,仲裁具有仲裁费高、案件审理不透明的特点,地方仲裁庭很容易为交易中心操控。

      对此,中银律师事务所上海所律师郝大海也表示认同,民泰贵金属交易的主要是天交所品种“现货白银”,民泰贵金属实际办公地在上海,注册地却在天津,协议约定出现争议去天津仲裁。天津相当于民泰贵金属的“主场”。目前还没有发现投资者赢过民泰贵金属的案子。

      即便打赢了官司,要追回损失也是难上加难。

      比如在业内颇为知名的恒泰大通事件,2013年,由于大量客户起诉恒泰大通,北京朝阳法院进行了主动审查,最终认定,该交易模式是期货交易,但恒泰大通不具备期货交易资格,因而所从事的为非法交易,应返还客户本金。

      不过,这些客户未能拿回本金。接近恒泰大通的知情人透露,见苗头不对,恒泰大通老板王志斌早早地就把几十亿元从账上划走了。现在人也找不到了,更别说接下来判决执行如何了。

      事实上,这一做法非常普遍。租房子、转账卷款、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江西一家贵金属交易公司,在客户维权期间,迅速注销玩失踪。而后不出几个月,几个股东跑到福建,又注册了一家贵金属交易平台。2013年10月,上市公司大智慧通过全资子公司买下民泰贵金属70%股权。2014年6月11日,各地投资者到上海维权,当晚大智慧宣布将上述股权出售给实际控制人妹夫。

      知情人士透露,贵金属行业的暴利使平台商舍不得离开。以前,现货白银案多发生在浙江等发达地区,现在很多人转移到较偏远的地方,如新疆、山西、青海等地注册平台,老板还是原来的。“去青海等偏远地方打个官司,山高路远,成本太高,很多人不得不放弃维权。”王德怡称。

      查处风暴即将开始

      公安部已部署对多个大宗商品交易所进行突击检查,此次行动“更倾向于定性金融诈骗,目标就是针对贵金属现货交易”

      据新华社报道,上个月,公安部刑侦部门牵头,统一部署对国内多个大宗商品交易所进行突击检查,涉及多个省市。据介绍,此次行动“更倾向于定性金融诈骗,目标就是针对贵金属现货交易,就是冲着白银现货去的。”

      对于本次行动,记者致电公安部新闻联络处,相关人士没有透露更多详情。

      生意社一资深人士向上证报记者透露,去年下半年开始,山西、辽宁、重庆等地代理商、散户报案量增多,公安部开始介入现货电子市场。而今年以来,整顿更为严厉,不少平台遭到查处。

      在一家名为“现货海”的网站,汇集了近期暂停交易或系统升级的名单,自5月22日以来,共列有24家企业,而6月中旬以来新加入的就达14家,其中现货电子交易管理最为宽松的天津就有8家。

      尽管现货电子盘交易引发诉讼不断。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从目前来看,天交所、广东贵金属交易所、昆明贵金属交易、西北黄金交易所、海西商品交易所等获得地方政府批准的平台运行似乎一切照旧。

      而上文提及的宋学彦在与民泰贵金属谈判无果后,向上海市浦东公安分局报案。4月22日,上海浦东公安分局发来通知书,称该交易合同诈骗没有犯罪事实,不予立案。

      其后,宋学彦给天津金融办、天交所打电话维权。天津金融办的回复是,根据天交所反馈,天交所事前进行了风险提示和模拟交易,而民泰贵金属是天交所第166号会员。

      郝大海律师告诉记者,其代理的两宗天交所会员为被告的诉讼中,客户均要求把天交所列为原告,目前法院还没有同意。

      一位资深黄金分析师告诉记者,贵金属交易平台实行做市商制度,即下属会员参与现货白银对赌交易,交易平台与下属代理商就交易额分成,双方有共同利益。

      在此背景下,成为交易平台会员显然很合算。据悉,有的交易平台一个会员席位转让费达到了1500万元,而2008年左右仅50万元。背后是会员超高“盈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