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9: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 10: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三种情况可能会
    打破市场平衡
  • 政策托底、存量博弈格局下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
  • 从三方面投资中国经济的未来
  • 如何应对两率相等协存之后的货基
  • “微刺激”将持续影响并主导下半年市场
  • 政策之盾
    能否挡风险之矛
  • 存量博弈下主题投资仍将是主要机会
  • 经济减速压力仍大
    三季度可能先扬后抑
  • 未来的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 短期内市场趋势转变的基础并不存在
  • 还会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出台
  •  
    2014年7月9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三种情况可能会
    打破市场平衡
    政策托底、存量博弈格局下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
    从三方面投资中国经济的未来
    如何应对两率相等协存之后的货基
    “微刺激”将持续影响并主导下半年市场
    政策之盾
    能否挡风险之矛
    存量博弈下主题投资仍将是主要机会
    经济减速压力仍大
    三季度可能先扬后抑
    未来的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短期内市场趋势转变的基础并不存在
    还会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出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未来的政策制定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2014-07-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湘财证券研究所 朱礼旭

      

      政策的数量不一定代表政策的质量,稳增长政策不会带来真正的可持续的增长,而且增长年年稳的结果将使得经济增长更加高度依赖政策,未来将有可能出现调控的区间越来越窄的情况。一方面,经济增长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去高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中国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但是短期内经济转型节奏缓慢加上经济调整将带来阵痛,政府依旧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来强拉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从产业关联角度来看,由于基建投资引致的产业扩散效应有限,即在目前产能过剩背景下基建投资不会带来新的投资增长,基建投资关联效应的局限性只能起到镇痛剂的效果,无法从根本上去除病根。

      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我们不需要数量更多的政策,我们需要的是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允许经济进行调整和出清的政策;我们也不需要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是需要政府做好监督的本分,让市场来主导资源配置。具体来看,我们建议:

      一、从政策源头上让位于市场,让经济进行自发的出清和调整。政府应该利用相关的资源,加大对员工的职业培训、职业分析和失业救济。同时支持企业研发,并依据企业研发创新的程度和进展决定补贴力度。稳就业的核心也应该是稳企业,没有企业何来就业。

      二、开拓新税源,如征收房产税、赠与税和遗产税,使得房产税和遗产税逐渐取代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切实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思路设定政府和市场边界,加大政府部门违法滥权的处罚力度,形成各级官员不敢、不愿滥权的作风。

      四、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放弃国企独尊的政策,放开行业准入限制。除了极个别涉及国家秘密的行业,应该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行业竞争。

      五、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一个不断老龄化的国家谈不上经济创新和未来。

      六、参与TPP谈判,利用TPP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努力让TPP发挥当年中国加入WTO的效果,推动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