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9: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 10:中国资本市场第49届季度高级研讨会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宏观
  • A5:研究·市场
  • A6:研究·市场
  • A7:数据·图表
  • A8:财富故事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领先优势确立 广发聚财信用债力争稳健收益
  • 上周信托发行量环比增25%平均募资规模1.5亿元
  • 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特权”不再
    宝宝类产品优势何在
  • 机构解读央行二季度例会: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强化 不排除全面降准可能
  •  
    2014年7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研究·宏观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研究·宏观
    领先优势确立 广发聚财信用债力争稳健收益
    上周信托发行量环比增25%平均募资规模1.5亿元
    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特权”不再
    宝宝类产品优势何在
    机构解读央行二季度例会: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强化 不排除全面降准可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特权”不再
    宝宝类产品优势何在
    2014-07-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各种“宝宝”的收益率下行将成大概率事件,但那些背靠银行的“宝宝”却仍可能具有相对优势,因为这类产品重点投资在银行协议存款上,银行往往通过给这类产品的协议存款更高的利率来提升其收益率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张亦文

      

      监管层拟取消货币基金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的消息,正在市场上发酵。这也意味着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率可能再走下坡路。

      不过市场人士认为,导致“宝宝”类产品收益率日渐下降的“元凶”其实是渐趋宽松的流动性。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各种“宝宝”的收益率下行将成大概率事件,但那些背靠银行的“宝宝”却仍可能具有相对优势,在余额理财市场中独树一帜。

      

      货基不罚息红利消失

      余额宝发行刚满一周年,如火如荼的互联网宝宝们再次迎来一盆“凉水”。近日市场上再度传来央行叫停货币基金协议存款“提前支取不罚息”的特权。这意味着包括余额宝在内的货币基金一旦遭遇大额赎回,若提前支取银行的协议存款,将要承担相关的利息损失。

      记者获悉,事实上从今年3月份开始,部分大型国有银行已经开始对货币基金提前支取协议存款而不罚息的现象说“不”。

      “虽然监管部门一直没有出过正式文件,但是四大行以及一些其他较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对部分货币基金开始执行提前支取罚息的协议。”某国有大行资产管理部人士透露。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一些小银行尽管没有执行这项措施,但是基金公司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仍没有选择这些银行做交易对手,“因为害怕小银行的流动性难以支撑货币基金巨大的资金需求。”

      然而,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这一政策红利的取消,对于货币基金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大。余额宝的基金经理王登峰曾经表示,余额宝的收益率其实和短期货币市场的利率也就是资金价格息息相关。

      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余额宝成立之初的收益率介于4%—5%之间,而其去年年末处于最高点的收益率,则是叠加了春节因素和年末因素。因此,在当前资金面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市场资金价格的下行必然导致银行协议存款利率的下降,也将使得各类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走低。

      前述银行人士也表示,目前由于资金利率的下行,银行的协议存款利率已经从去年年末的高点回落至当前的4.6%—4.8%,因而“宝宝”军团收益率下降其实是一个回归正常水平的过程。

      

      银行系“宝宝”更胜一筹

      在市场一片看衰“宝宝”类产品的时候,银行却一直没有停止发行银行系“宝宝”的冲动。记者粗略统计发现,近期市场上的银行系“宝宝”多达近10款。如工行的“薪金宝”、中行的“活期宝”、交行的“现金宝”、平安银行的“平安盈”、兴业银行的“掌柜钱包”、民生银行的“如意宝”、中信银行的“薪金煲”和广发银行的“智能金账户”、渤海银行的“添金宝”以及招行的“朝朝盈”等。

      “银行发行这类产品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存款的流失,以便留住客户资源。”前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这一阵营,已经对其他互联网‘宝宝’造成了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在互联网“宝宝”渐现疲态的时候,银行系“宝宝”的收益率却显示出了相对更好的“耐力”。

      7月7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兴业掌柜钱包”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5.03%、中国银行的“活期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4.85%,招行的“朝朝盈”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5.12%,比起微信理财通的7日年化收益率4.48%,百度百赚的4.49%以及余额宝的4.22%都高出不少。

      对此,前述业内人士解释称:“银行系‘宝宝’相对互联网‘宝宝’来说有个优势——那便是可以背靠银行这棵‘大树’。因为这类产品重点投资在银行协议存款上,银行往往通过给这类产品的协议存款更高的利率来提升其收益率。只不过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上优势更为明显,相对之前基金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补贴,让利补贴行为对银行而言,压力并不太大。”

      而银率网分析师王晓晶亦强调指出,近期个别银行系“宝宝”战胜互联网“宝宝”收益率的表现与银行有资金优势密切相关。

      王晓晶认为,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虽然在渠道等方面有所创新,但仍难以摆脱对金融体系的依赖,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再加之大行拒绝货基协议存款的“提前支付不罚息”,银行系“宝宝”的优势正在体现。

      因此,对于那些重视资金的流动性,且需要进行余额理财的投资者,除了传统的互联网“宝宝”外,银行系“宝宝”也将成为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