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书评
  • A7:专版
  • A8:人物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金融监管碎片化正合华尔街的心思
  • ■披沙录
  • 怎么评估
    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经济代价
  •  
    2014年7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A6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 A6版:书评
    金融监管碎片化正合华尔街的心思
    ■披沙录
    怎么评估
    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经济代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披沙录
    2014-07-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大洗牌》
      改革2.0时代经济升级路径
      左小蕾 著
      中信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
      《荣耀与丑闻》
      ——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著
      卫茂平 译 世纪文景出品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受审判的监狱》
      〔挪威〕托马斯·马蒂森 著
      胡菀如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6月出版
      《痛时笑一笑》
      莫树锦 著
      天窗文化策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7月出版

      ■披沙录

      在我国经济学界,左小蕾素有泼辣直言、笔锋犀利的声名。在这本讨论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的中国,如何按经济发展规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专著中,她的这种性格特征表现得尤为强烈,一如既往继续着她对“经世济民”理想的追寻。她坚持认为,商品的均衡价格应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当商品市场变成一个以投机性为主的市场以后,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的基本原理就荡然无存了。为此她猛烈抨击经济学研究盛行名利主义的偏向,一些经济学人抛弃了应有的历史责任感,为利益集团代言,沦为名与利的奴隶。她还尖锐批评宏观经济分析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娱乐化”倾向,强调证券市场的“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是一回事,提请各方高度关注以高科技交易系统的“创新”和复杂衍生工具创造为指标来判断证券市场是严重误导,结果可能非常危险。

      本书是德国当代最为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广受欢迎的著述。适逢“一战”100周年之际,萨弗兰斯基反思人类精神的荣光和它所促成的灾难,引发了德国人强烈的共鸣。萨氏认为,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的努力,带来了文学、哲学与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但浪漫主义作为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被再度利用,酿成政治大灾难。

      这是一部被舆论称作“每个人的书架上都应该有一本”的批判现代监禁制度的经典著作。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以监狱作为惩罚的主要模式是否真的站得住脚?在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最初10年内,西欧和北美地区监狱人数一直在爬升,而新的监狱也在不断修建。我们的社会愈来愈强调以监狱监禁作为惩罚模式。然而,监狱人数的增加并非因为犯罪率的增加,而是基于具有权力的政治机构所作的一些复杂的决定。愈来愈强调娱乐性和刺激性的大众传媒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力量。当今的政治领导人物不但没有将研究结果和原则性的论证纳入考量,反而愈来愈愿意依照大众媒体的意图来调适,并使其正当化。在犯罪和监狱领域中,政策的制定不再由具有监狱生活方面知识的人士参与,而是由大众媒体和政治高层精英彼此微妙的互动来成型,结果造成刑事政策愈来愈民粹化。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教授,莫树锦医生多年来致力于钻研内科肿瘤学,并始终服务于一线,为病患解除痛苦。本着医者的仁心和职责,在患者面前,他极为耐心细致的讲解病灶的起因、形成和治疗方法。在药物和仪器之外,莫医生还会和病患开玩笑,尽力让患者在痛时笑一笑。本书是他多年行医真实案例的集结,既有新生命诞生的喜悦、又有身患疾病的无奈;既有生命即将逝去的眷恋、又有病痛得以解脱的瞬间快感……酸甜苦辣,五位杂陈。“从医生会哭”到“痛时笑一笑”,莫医生把这人类的两大情感,都融入他的医者生涯中去了。因此,他所讲述的医院病房故事,更是人性的故事。会哭的医生,必有细腻的感情去体验患者的冷暖人生;会笑的医生,带给病人的自然是温暖和信心。医病先医心,对于肿瘤科、尤其是治肺癌的医生,这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