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调查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资本圈生活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汽车周刊
  • T6:汽车周刊
  • T7:汽车周刊
  • T8:汽车周刊
  • 苹果渐显“库克印记”
  • 可穿戴设备掀热潮
    巨头觊觎健康大数据
  • 借力国资改革
    安徽助推高成长性产业发展
  • 地方力推企业上市
  • 多地环保部门
    精简上市核查程序
  • 环保核查公示 英飞特冲刺IPO
  • 成都高新区携手深交所
  • 铁矿石贸易新定价模式破冰
  •  
    2014年7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8版:新闻·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新闻·公司
    苹果渐显“库克印记”
    可穿戴设备掀热潮
    巨头觊觎健康大数据
    借力国资改革
    安徽助推高成长性产业发展
    地方力推企业上市
    多地环保部门
    精简上市核查程序
    环保核查公示 英飞特冲刺IPO
    成都高新区携手深交所
    铁矿石贸易新定价模式破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可穿戴设备掀热潮
    巨头觊觎健康大数据
    2014-07-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宦璐 ○编辑 吴正懿

      ⊙记者 宦璐 ○编辑 吴正懿

      

      可穿戴设备的巨大市场引来巨鳄抢食。近日,小米手机推出79元可以监控呼吸和睡眠的手环,腾讯则发布了微信健康手环。与国内其他可穿戴设备不一样的是,微信手环的目的在于打造了一个用户健康信息的集中数据中心或数据交换中心,由此引发市场关注。

      业内人士介绍,腾讯以“连接一切”为口号,进军健身和健康科技或许只是腾讯微信迈出的第一步,用来收集用户健康信息。据悉,通过与第三方制造商的结合,微信可凭借其已接入的设备,使用已有的、从其他兼容微信平台的设备上收集的健康和健身数据,成为一个集中的数据中心或数据交换中心。

      除了腾讯,国内最早布局健康大数据的是阿里巴巴。最近,百度也推出了移动医疗的业务。现在的问题是:健康大数据会有多大的生意?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易向上证报记者表示,健康大数据在欧美地区的市场规模是百亿美元,“在中国,用不到10年,就将发展到万亿元之巨。”

      李易认为,健康大数据是移动互联时代最具颠覆意义的新产业,也将重新定义医疗产业。在欧洲,有保险公司购买手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送给客户,长期、实时监控客户的健康状况,以减少客户吃药、进医院、做手术的几率,从而降低公司赔付的成本。

      其实,不仅互联网巨头关注到健康大数据的重要性,A股上市公司也早已切入该市场,开始“赶潮”健康大数据新产业。

      如万达信息和东软集团,通过跟医院终端合作,向医院提供监测设备、医院管理、护士查房,以及电子病历等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获得大量的健康大数据。

      部分上市公司也将健康大数据列为转型的新方向。如易联众今年3月与IBM联合宣布建立打造国内第一个针对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健康云创新中心,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健康管理、线上线下整合且连续性的健康服务。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易联众今年在云平台方面的建设,会提升公司在健康大数据方面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