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近来欧元汇率一路向下之时,欧洲各国股市似乎也同时告别前一波跌幅,出现了些许重拾升势的曙光。只是到底该如何正确解读这样的跷跷板行情,恐怕还应考虑在年底前可能会推出的欧洲版QE措施。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联储QE政策的逐渐退场,有关美国经济复苏的判断已为全球金融市场所接受。随之而来的是,2010年以来饱受欧债危机之苦的欧元区经济,也逐渐让复苏的梦想照进了现实。纵观今年以来欧元区资产的跌宕起落,笔者的建议是,拥抱风险性资产,暂时别碰欧元。
今年1月,爱尔兰率先走出欧债阴影,重返国际债市。随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是希腊也顺利发债了,这也让投资人信心大振,一时之间欧洲经济复苏的风头竟压过了美国,欧洲股市上涨的幅度也超越了美股,欧债的高收益债也在过去几年国际资金因为担心欧债危机的原因价值遭到低估而呈现报复性反弹,一时之间,欧元区相关投资一改过去几年避之不及的境遇,上升速度之快果然应验了金融市场的经验法则:跌深即是最大的利多。
欧洲经济到底恢复得如何?看看以下数字就知道,今年第一季GDP德国有强力增长,但因法国大拖后腿,仅增长了0.2%。市场对此大失所望,欧元在今年3、5月创出1.40以上的高点之后掉头向下,在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进行新一轮的货币刺激政策下一路走贬。随着欧洲第二季GDP增长为零的数据出台,再加上欧元区的核心CPI已连续10个月低于1%以下,远低于欧洲央行2%的目标。欧洲版QE似乎箭在弦上,欧元区的债券、股票等风险性资产将有机会大大表现一番,而欧元的形势则不容乐观。
严格来说,欧元区经济同时面临着结构性与周期性的问题,人口持续老龄化带来劳动生产力的下滑,过度的社会福利凸显政府的高负债问题,欧元区国家经济实力呈现两极化,带来汇率以及利率政策的摇摆不定,这些结构性问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持续困扰欧洲经济,欧债危机虽暂时告一段落,但若缺乏结构性的改革,则随时有可能卷土重来。但是如果把焦点放在短线的周期性问题来看,欧元区经济则让人乐观许多。
自去年7月迄今,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站在50以上的时间已超过了一年,目前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仍在代表景气荣枯的50分界下,据此可断定欧洲制造业的复苏应该不是昙花一现;而制造业的回稳也带来就业市场的回暖,整体欧元区的失业率在去年创下12%的历史高点之后,目前小幅下滑到11.5%。失业率的回暖将直接带动未来消费的增长,而5月以来欧元的贬值更将为第三季度以后的欧元区出口带来助力,以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不变的格局,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方向有望维持不变。目前的货币政策只是欧洲央行加速经济复苏、并为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争取更多解决的时间,投资人不需过度悲观。
随着欧洲央行6月初的议息会议将银行隔夜存款利率降至史无前例的负0.1%之后,欧元在5月提早下跌以反映未来更为宽松的流动性。与之相反的是,对未来流动性充满乐观情绪的股市和高收益债等风险性资产,则一再被推升。然而,在欧元区近期的宏观数据均表明经济在二季度的复苏力道并不强劲,再加上莫斯科快速将克里米亚划归俄罗斯,俄罗斯与乌克兰在领土争议、乌克兰争取加入欧盟的问题上交锋恐怕将持续很长的时期。在欧盟开始对俄罗斯实施强硬的国际制裁之后,由于欧洲与俄罗斯的贸易联系紧密,“火车头”德国受到的牵扯颇深,德国股市在今年6月20日创下10050点的高位,随即迅速跌至8月8日盘中的8928点。回档幅度之深令人心惊,一向与股市走势连动性紧密的高收益债市场也随之下跌,加上欧元自5月以来接近5%的跌幅,使得近期投资欧洲遭遇股市、汇市双杀的尴尬局面。须知与美国股市那样的景气行情很不同,欧元区目前走的仍是资金行情,资金行情的特色就是快进快出,由于这个时期投资人对经济复苏态势能否稳固仍然心存疑虑,投资心态只能是且看且走。因此,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的坏消息,就会引爆市场的失望性卖压以及获利回吐的买盘,但对空手的投资人而言,却正是入场时机。
目前来看,欧元区在制造业与就业市场的复苏已成气候,以及近期欧元的贬值将对未来的复苏带来助力,经济改善的态势不变。近期疑似通缩的信号虽然反映了消费者的信心、能力不足,但主要是由于2008年以来投资者饱受次级房贷金融风暴以及欧债危机的惊吓,信心一时难以恢复。但这样对复苏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反而有助于未来经济的平衡。欧美国家的过度消费制造了部分经济繁荣的假象,若能趁此机会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结构性的矛盾或许才会有解。靠全球央行的低利率、高流动性货币政策所堆砌出来的繁荣,若未来没有生产力提升加上企业资本支出的创新带来全球总合需求的增加,无异于建在沙滩上的城堡,基础并不稳固,欧洲股市如过山车般的行情或许还将不断重复。
(作者系国际理财规划师CFP,证券分析师C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