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广告
  • 3:要闻
  • 4:专版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
  • 8:路演回放
  • 9:艺术资产
  • 10:评论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特别报道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瞩望能源业尽早推行“负面清单”制度
  • 告诉中国公司,这项工程需为青蛙让路
  • 注册制改革的
    灵魂
  • 外论点击
  • 实体经济自发去杠杆意愿在增强
  •  
    2014年10月13日   按日期查找
    10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10版:评论
    瞩望能源业尽早推行“负面清单”制度
    告诉中国公司,这项工程需为青蛙让路
    注册制改革的
    灵魂
    外论点击
    实体经济自发去杠杆意愿在增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点击
    2014-10-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点击

      ◎《经济学家》10月11日社论

      科技公司,今天分明天合

      惠普宣布将分拆为两个公司,一家主营个人电脑和打印机,另一家主营服务器和其他商业设备及服务。三年前,当时任惠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艾科说惠普将出售个人电脑部,以便来集中精力发展高利润软件和服务,但在实施方案前,他就离开了惠普,而其继任者梅格·惠特曼放弃了分裂计划,声明惠普作为一个整体将更强大。现在惠特曼总裁说惠普已为拆分做好了充足准备。拆分后,惠普将拥有更坚实的资产负债表。

      然而,惠普拆分的时机很可能是因市场状况决定的。2011年的时候,一方面出于对美国经济恢复的不确定,一方面出于对欧元区的担忧,投资者会根据企业的规模来评估其安全性,而现在投资者则更看重企业在面对创新时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惠普多样化的资产有利于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希望尽早获得红利的投资者更喜欢惠普成熟的打印机和个人电脑业务,希望获得更大增长回报的投资者则更喜欢惠普的企业业务,但惠普的商用业务则面临严峻挑战。惠普用来建造自己设备的合同承包制造商正在脱离惠普,向惠普的公司用户直接提供无牌商品,云计算正在加速这一进程。因为云计算让小公司更愿意租用服务器集群,而不必太看重品牌。

      硅谷的投资者今年都在广泛展开跨界合并,如苹果收购耳机制造和流媒体音乐服务商Beats、脸书(facebook)收购即时通讯媒体WhatsApp、谷歌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但描述75岁高龄的惠普,却只能用令人生畏的“大型联合”。要顺应发展新潮流,惠普必须拆分,关注核心业务。然而,喜欢聚焦的市场并不意味着反对规模。事实上,惠普很可能需要通过收购来获得快速增长,特别占到新公司营收7%的软件业务。(贺艳燕 编译)

      

      ◎《金融时报》10月10日文章

      如何在保持统一前提下打破欧洲经济禁忌

      对欧洲,存在乐观与悲观两种态度。乐观态度认为欧洲资产价格已回升,经济已恢复增长,改革正在生根,同时财政紧缩的阻力正在减弱;悲观态度认为欧洲的增长过于微弱难以拉动就业,私人部门信贷仍供不应求。过去,乐观态度较占上风,但现实却愈加悲观。

      欧洲经济接近停滞有许多原因。其中家庭和公司都削减了消费和投资是很大的原因,家庭和公司减少支出是为了偿还债务。需求乏力影响了经济增长。某些国家出现了超低通胀甚至是通货紧缩,这意味着债务负担相对于收入来说在持续增加。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工资和其他成本却在上涨,这进一步抑制了公司的雇佣意愿和能力。市场的不活跃也难以催生新的创意。

      目前,欧洲政府仍集中于一两个单一政策,而非一整套综合性解决方案。这很难带来广泛性的增长。在停滞变成新常态之前,欧洲必须开始更勇敢的尝试,包括财政政策、结构改革和欧洲中央银行的行动。首先是财政政策,在欧元区范围内,刺激政策还是有施展空间的。在需求乏力的地区,应给予更高的公共投资。削减薪资税将具有实践性。这样做虽然会让欧元区政府债务上升,但从整体来看,公共债务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比并不高。第二是改革议程。这需要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的共同支持,自由化交通、传播、零售和保护职业都能提高欧洲的增长潜力。第三,欧洲中央银行需要再次指导这一议程。这要求定量宽松政策应有持续性投入的坚定方案。(作者系摩根士丹利全球资本市场部副主席利萨·莫加丹 贺艳燕 编译)

      

      ◎《经济学家》10月11日社论

      石油公司:不可持续的能源

      今年夏天对石油公司来说非常头痛。因为自6月以来,全球石油市场的标尺布伦特原油价格已从每桶115美元跌到92美元,滑入两年来的最低点。价格下跌的部分原因,是因为经济衰退、石油消费量减少。为此,国际能源机构、美国信息能源管理局和石油输出国组织近期都调低了对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

      但石油价格也有供过于求的因素影响。自2008年以来,美国页岩油输出量日均已增长大约400万桶,而美国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原油进口曾占了一半比重。而石油输出国内部也处于混乱状态。10月1日,沙特阿拉伯为了支撑住其市场份额,竟单方面降低了原油价格。大多数中东石油输出国现在都已卷入了价格战。

      对于开采和生产原油的公司来说,这些都不是好消息。布伦特原油价格曾在2012年春达到每桶128美元,在高价的诱惑下,石油公司投入了大量现金上马石油工程,而这些都需要持续的高石油消费量才能维持。由于对油田设备和服务的需求已超过了供应,这直接增加了石油公司的开发成本。石油行业正在削减大项目,特别在北极区、深水海域等遭遇技术挑战的项目。不仅如此,全方位成本削减也已在石油公司开始,如壳牌石油今年的资本支出比去年减少了20%。

      有研究表明,石油行业要达到10%的投资回报率,如美国的新页岩油项目,原油的平均售价需达到57美元,有时需要达到每桶110美元。如果油价继续下跌,美国的页岩油奇迹也难以避免要褪下光环了。

      (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