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特别报道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互动
  • A16:基金·人物
  • 虹口“2014上海对冲基金高峰论坛”举行
  • 夏斌:三因素助推近期股市上涨
  • “公转私”大佬激辩:
    这样的“牛市”,我们该乐观吗?
  • 李春瑜:
    私募基金发展八大“预言”
  •  
    2014年10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13版:基金·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A13版:基金·特别报道
    虹口“2014上海对冲基金高峰论坛”举行
    夏斌:三因素助推近期股市上涨
    “公转私”大佬激辩:
    这样的“牛市”,我们该乐观吗?
    李春瑜:
    私募基金发展八大“预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李春瑜:
    私募基金发展八大“预言”
    2014-10-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丁宁

      

      “未来20年,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超过八千家,管理规模超过十万亿人民币,这还是个保守的估计”。

      在虹口“2014上海对冲基金高峰论坛”的演讲中,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深圳市融智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春瑜就中国对冲基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八个预测。

      8月21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在李春瑜看来,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非常适合包括对冲机构在内的私募行业的发展,他预测未来20年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将超过八千家,管理规模超过十万亿人民币。

      “这个跟业内很多私募大佬交流过,他们比我乐观,认为可能不用20年,10年就到了这样的规模。”李春瑜表示。

      第二,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会逐步的上升。李春瑜认为,目前私募投资者的主流还是“散户”,未来随着社保障、年金等养老基金形成社会投资者, FOHF、MOM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会。

      第三,国内私募证券基金投资策略更加多元化,管理期货策略及量化对冲基金是未来5年行业增长亮点。“2010年以前阳光私募只有股票多头一种策略,此后量化对冲多种策略快速发展,未来国内也会有三十到四十种对冲基金策略。”李春瑜表示。

      第四,随着私募行业的扩容,托管人业务竞争更加激烈,李春瑜认为券商机构较有优势。“由于可以赚取交易佣金,因此券商能把托管费用压低,具有价格优势”。

      第五,信托、基金专户、券商集合理财等通道价值下降,未来5年,自主发行基金、信托、基金专户、券商资管并存,不同平台有不同优势,服务取胜。

      第六,对于未来哪里将是中国对冲基金的中心城市,李春瑜认为上海非常适合对冲基金做大做强的发展,上海市场基数大,经验丰富,市场管理人整体素质水平较高。

      第七,李春瑜预计未来三年,公募基金经理、券商资管人才会出现新的一轮离职潮,加上很多对外对冲基金已经开始布局中国市场,国内对冲基金人才争夺战会更加激烈。

      第八,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既是行业发展机会同时也给行业带来新问题。诸如目前将微信应用于私募基金的发行方面,对于行业监管的跟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