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特刊
  • 3:特刊
  • 4:特刊
  • 5:特刊
  • 6:新闻·财富管理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广告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ST公司卖资产求生
  • 证券监管合作是沪港通开启后最大考验
  • 商业银行该如何面对存款下降“新常态”
  • 时刻铭记前车之鉴
  • 强化并购重组“黑名单”制度威慑力
  •  
    2014年11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ST公司卖资产求生
    证券监管合作是沪港通开启后最大考验
    商业银行该如何面对存款下降“新常态”
    时刻铭记前车之鉴
    强化并购重组“黑名单”制度威慑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时刻铭记前车之鉴
    2014-11-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新探之三

      □李 翔

      上海国际能源中心一年前落户上海自贸区。这是由证监会批准的第五家全国性期货交易所,是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类相关衍生品交易、交割的场所。当时分析人士推断,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推出的首个期货产品很有可能就是原油期货产品。而就在前天,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原油期货交易方案已上报国务院且已获得批准,有望下月或明年1月启动。如果原油期货如期在上海自贸区推出,且具体合约以人民币计价,那就表明我国朝着增强人民币原油定价权的方向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但是,在未来何时人民币能成为全球原油结算货币依然是个未知数,现在谁也无法给出准确的时间节点。至于人民币能否最终成为石油美元的终结者现在也更难断言。因为作为战略资源之首的原油定价货币的变化,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和秩序的重大变化。无论如何,打破与重建国际货币秩序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多种偶然性因素和确定性的趋势一起,对体系的演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因如此,总有不同的理论学派,和无数个理论上的假设。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安排永远无法达成一致。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历程,就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分析样本。近年来,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呼声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量的增长一浪高过一浪,但实际成效却是没啥特别的亮点。究其原因,那就是国际货币体系规则和秩序的决定,依然取决于国际主要几个综合实力超强的大国的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因素决定。

      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所隐含的,政治价值观,文化因素,乃至外交政策,都会对一国通过非武力等“软”性手段达成目的发挥巨大作用。这也是造成中国这一按名义汇率计算经济体量排列世界第二,其法定货币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的市场份额却不足10%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除了经济实力的硬性条件之外,更要有软实力的相应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才会走得更为顺畅。我们可以从近期我国一系列外交动作和国际合作上看到政策制定者在提升中国相应“软实力”方面的努力。

      实际上,针对石油美元地位的挑战,早在人民币国际化之前就已出现了。2003年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入侵伊拉克本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导致美国与海外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传统信任发生了动摇。欧佩克和海湾合作组织的一些成员国开始讨论改变美元作为原油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同于一些欧佩克国家1985年因为美元不断贬值而希望改变美元作为原油结算货币的提议,2003年美元面临欧元这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挑战。整个欧元区的基本经济因素,和其他软实力,都使欧元在当时成为美元国际地位的一个最有可能的挑战者。2000年萨达姆治下的伊拉克政府成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一个使用欧元作为原油结算货币的国家。通过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协议,伊拉克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击美国。随着美国占领伊拉克,伊拉克的过渡政府已宣布放弃使用欧元作为原油结算货币,继续使用美元作为原油结算货币。

      2008年4月,伊朗石油部长诺扎里宣布伊朗所有的原油贸易都将用非美元结算。其他倾向于转换原油贸易结算货币的原油生产国家还有委内瑞拉,阿联酋,俄罗斯以及马来西亚。就算在美元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原油期货领域,一些国家出于地缘政治或者自身经济因素的考虑,也开始注重推广本土货币结算的原油期货市场。随着全球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渐渐出现了一些非美元结算的原油期货交易所。如2001年日本东京商品交易所推出了以日元作为结算货币的中东原油期货,印度在2005年推出了以卢比计价,在孟买交割的与纽约交易所以及布伦特原油同品质的原油期货品种。2006年3月,伊朗建立了以欧元为交易和定价货币的石油交易所。2006年6月8日,在普京总统的“卢布振兴计划”推动下,俄罗斯开设了以卢布作为交易结算货币的石油交易所,并于2007年11月14日正式推出了石油交易平台。不过,囿于规模的限制以及上述各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不足,上述这些努力仍然无法撼动美元作为原油结算货币的地位。

      对上海自贸区即将推出的原油期货产品合约,上述多国的经历是必须借鉴的经验教训。上海国际能源中心在推出各种本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合约时,千万不要让规模和我国金融市场的硬件基础变成增进人民币在原油市场上定价权路径上的拦路虎。有了人民币计价的原油合约,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多挑战在于如何吸引更多资金,建设更为成熟的市场基础设施以及运作更顺畅的配套金融体系。我们始终不要忘记,人民币在原油定价权上的突破,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因素,要把这件事情放在提升中国新的国际定位,重塑国家形象的大背景下去推敲每一个细节。(作者系英国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任教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