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路演回放
  • A7:书评
  • A8:路演回放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杠杆基金连续大涨 申万证券分级基金触发向上折算
  • “食强险”呼之欲出
  • 国内首只上折分级基金将暂停大额申购
  • 投资最重要的事
  • 牛市投资主题不会频繁转换
  • 期指强势明显
  • 法院保护被告获得陪审团公正审判的权利——斯基林诉美国案
  •  
    2014年11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4版:新闻·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新闻·市场
    杠杆基金连续大涨 申万证券分级基金触发向上折算
    “食强险”呼之欲出
    国内首只上折分级基金将暂停大额申购
    投资最重要的事
    牛市投资主题不会频繁转换
    期指强势明显
    法院保护被告获得陪审团公正审判的权利——斯基林诉美国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最重要的事
    2014-11-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东方红资产管理专栏

      (本文为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斯于 2011年5月发言精选。)成功投资三者缺一不可:框架性的投资理论,将投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公司行业分析,还有人。大家都可以接触到投资理论和实用的基本面分析,唯独“人”的因素,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受到过良好教育。而恰恰是人的行为导致价格偏离所谓专家眼中的“公允价值”以及价值投资者眼中的“内在价值”。人,或者说背后起驱动作用的“人性”,才是产生超额收益或者超额亏损的根本因素。

      有句话很经典,也适用于投资:理论上,理论和实际没有区别,但在实际中,有。比如,理论上,市场是有效的,客观的,可以自我诊断的,所以资产定价也都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是有感情的,有走极端倾向的,他们不仅经常犯错,而且在错误的极端来回徘徊。又比如,理论上,市场可用一张图表概括其本质,风险越高,资产回报越高。实际上,“风险溢价”的作用刚好相反。2007年中,各个市场类别回报都很低,那实际意味着随着风险增加,资产回报增加会非常有限。2008年雷曼倒闭后,风险溢价非常高,那是不是在鼓励你追求更高回报呢?拿高收益债券来讲,市场认为一切都没问题的时候,高收益债收益率高出国债250个基点,而当市场感到无比恐惧时候,高出1000个基点。我们其实可以不做择时,而将自己定位为市场观察者——通过观察市场行为断定“风险溢价”。当市场给出的风险溢价很高时,我们会更加激进。而但市场给出风险溢价很低时,反而趋向谨慎。

      投资人只分两派,一派是“我知道”,另一派是“我不知道”。很多人属于前者,他们可以“准确地”告诉你未来1年、5年、10年内,经济,市场,利率的走势,哪些行业和个股会脱颖而出……如果发现自己错了,他们会“改正”,继续热情地投入下一个情景预测。我认识的很多杰出投资者反而属于“我不知道”派,他们对某些行业和个股的了解其实胜过任何人,但他们“不知道”未来宏观会怎样发展,所以会对冲不确定性,分散投资,谨慎使用杠杆,与其说看重收益不如说更慎防亏损。(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