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市场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数据·图表
  • A6:信息披露
  • A7:专栏
  • A8:科技
  • B1:公司·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中国经济有强大韧性避开“3D”困局
  • 垄断经营催逼原料药价格火箭式上涨
  • 索尼断臂向未来
  • 注册制把券商推上防范信息披露欺诈第一线
  • 基金业如何冲破新常态下的发展瓶颈
  •  
    2015年3月6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评论
    中国经济有强大韧性避开“3D”困局
    垄断经营催逼原料药价格火箭式上涨
    索尼断臂向未来
    注册制把券商推上防范信息披露欺诈第一线
    基金业如何冲破新常态下的发展瓶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业如何冲破新常态下的发展瓶颈
    2015-03-0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兰波

      

      有两组基金业新数据提醒我们,作为财富管理机构,我国基金行业进入了数量增长和净值增长的新常态。一是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月底,嘉实增长混合基金今年前两个月涨幅超23%,成为沪深股市首只复权净值突破10元的平衡型开放式基金。二是统计显示,截至3月3日,A股数量达到了2638只,而按基金代码统计的公募基金数量达到2723只,公募基金数量已超出股票数量。与此同时,承载着储蓄资金向资本市场投资过渡的“国民财富转移”重任的基金业,也在面临着新常态下的发展瓶颈。

      首先,基金投资顾问业务需求旺盛。基金发行由核准制变为备案制以来,基金产品发行数量迅猛发展。但能给予基民的选基策略及盈利模式,却还远未形成。投资者面临数量众多的基金产品,仍难以形成清晰的选基目标。因此,大力发展基金行业的投资顾问业务,形成有效的选基体系,促进基金行业财富观念的提升,显得非常重要。

      其次,基金盈利模式期待差异化。目前,各家基金管理公司都在完善基金产品线,但仅是立足于同类型基金产品的丰富与完善,而没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差异化盈利模式。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缺少盈利模式的竞争,基金新品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

      复次,基金组合理论需要巩固与完善。面对众多的基金产品类型,投资者往往通过资产配置实行分散投资,参与多家基金,但这种基金组合模式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且基金组合变动频率过高,组合中的基金产品业绩差异不明显,参与证券市场一二级市场投资组合产品稀缺,与实体经济接轨的基金新品较少,无法形成基金资源的优势互补。尽管投资者选择的单只基金产品的业绩有良好表现,但基金组合的整体收益却难以形成应有的财富管理竞争力,从而使基金组合的功能被削弱。

      最后,面对新常态,基金并购重组,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通过基金行业的整合,集中基金管理公司的投研力量,加大对于现有基金资源管理,当能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基金业发展格局,从而不断降低迷你基金数量,提高基金管理和运作质量,进而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因此,基金业不妨先从整合投研力量做起,从形成行业内的人才资源流动机制做起,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促进基金业健康发展。

      面对基金业的新常态,降低投资者的交易费率也是一项重要目标任务,但相对于基金的成长性来讲,基金净值增长,仍是给予投资者良好投资回报的重中之重。在基金行业发展中,应全力扭转数量增长等同于产品差异化、多元化发展的片面认识。严格遵守基金发展过程中产品多样化的契约规定,大力推动基金管理和运作过程中的多体制盈利模式,以真正引导基金业健康有序发展。如果基金行业通过不断创新与发展,能使投资人真正从基金理财中获得丰厚收益,则他们担心亏损的包袱和压力才能真正卸下来。

      面对新兴加转轨的证券市场,基金业只有突破传统的粗放式的发行与管理模式,立足于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盈利模式基金新品创新,立足于通过分享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等获得稳定的基金管理收益,才能真正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基金产品,基金行业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诚信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基金行业的“黑天鹅”和“老鼠仓”将给基金行业发展带来不少的障碍。

      因此,为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势头,真正确立基金行业的竞争力,重塑基金行业的财富管理观念,已是当务之急。如果基金行业不能尽早形成应有的盈利模式和财富发展架构,仅靠投资者运用定期定额投资法、核心卫星法及理财金字塔的理财模式,通过补仓或者调整基金品种的形式,频繁申购赎回,基金行业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无法形成的。基金行业理该是证券市场最具创新力和开拓精神的,在新常态下,开发和设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基金新品,就应把证券新产品和新业务,尤其沪深市场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沪港通、个股期权等新业务品种的功能充分运用起来,在严格控制基金投资风险的同时,不断丰富基金的财富管理方法以及探索新模式。

      (作者系资深市场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