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
  • 4:公司
  • 5:市场
  • 6:互动
  • 7:研究·宏观
  • 8:艺术资产
  • 9:股市行情
  • 10:市场数据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韩正:全球科创中心方案5月出炉
  • 贾康:
    财政政策应赋予更多弹性
  • 京沪限购今年不退出
    分类调控各自选择
  • 陈东征连续两年聚焦中小微企业
  • 桂敏杰建议在上海设立金融法院
  •  
    2015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3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两会特别报道
    韩正:全球科创中心方案5月出炉
    贾康:
    财政政策应赋予更多弹性
    京沪限购今年不退出
    分类调控各自选择
    陈东征连续两年聚焦中小微企业
    桂敏杰建议在上海设立金融法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贾康:
    财政政策应赋予更多弹性
    2015-03-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报两会报道组

      

      “我建议在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的问题上,可以根据情况做相机抉择弹性调节,以引导预期。”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昨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此表示。

      今年很快要推出一大批PPP项目

      记者:地方债最为大家所关注,当前是否风险可控?

      贾康:按照审计署披露的数据,地方政府隐性负债数量至少是10万亿以上。今年地方债有了阳光化、非常透明的一套制度安排,使得原来已经形成的隐性负债,要逐步消化掉,隐性负债很大一部分要置换成比较长期的、低成本的规范债务。

      这叫开前门,关后门,修围墙,置存量,把几个要素合在一起,我们就有把握控制中国地方债总体风险,但不能否认,某些局部项目风险度是较高的。但是,有这样的基础数据以后,管理部门就可以只需用余光看着“大盘”,而目光聚焦到某些风险高的区域和项目上,进行跟踪。这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提高了风险控制力。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这是否意味着今年会有很多PPP项目推出?

      贾康:事实上财政部自2014年以来就在大力推广PPP,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近九成均提到PPP,目前各省已公布的2015年PPP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近万亿元。

      作为深化投融资改革的重要途径,未来PPP项目将快速增加,PPP成为公用事业及环保行业新的催化剂,并且PPP意味着更广范围的投资机会:第一,PPP很可能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亮点;第二,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都具有极大的积极性;第三,财政部和住建部关于PPP框架的意见出台,推广时机成熟。

      今年很快要推出一大批PPP的项目。尽管没有相关法律,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完善相关PPP的法制条件,并对项目的推出实行动态掌握。

      赤字本身没有好坏

      记者:“地方财政赤字”表述不仅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出现在今年的预算报告中。您如何看待?

      贾康: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增加17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增加1000亿元。

      在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增速双双创下20多年新低的背景下,我们要正确理解财政赤字。

      总体来说,大家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赤字只是一个政策工具,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就看用得好还是用得不好。

      当然,赤字、举债不能无度,更不能越过风险临界点。欧盟成员国的赤字率为3%,中国是低于这一预警线的。2014年我国赤字率是2.1,2015年提高到2.3,属于安全警戒线内。

      记者:有人说,算上现有地方债,我国的债务数量实际上非常大。

      贾康:应该说,中国现在赤字的弥补途径已没有更多可利用的资源了。当然,也还有一点,就是中央预算调节稳定基金,但其量很少。因此,在现有环境下,举债是弥补赤字的最主要来源。

      欧盟设立有一条预警线,即公共部门债务余额和GDP相比,负债率不能超过60%。按照这个红线,我们还有很大距离。按照国家审计署对地方所有债务和中央政府债务合在一起,我国公共负债率,债务余额和GDP之比是40%。

      从40%到60%还有很大一个空间,所以,我国总量债务风险可控是有数字依据的。况且,即使比60%高一点,也不一定就真会出事。当然,我们在掌控全局时,还是要特别警惕风险临界点。

      应赋予财政政策更大弹性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只字未提房地产税,对房地产的提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贾康:报告提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未见以往的“调控”、“抑制”等,还提出了“支持”、“促进”的说法。有说这是房地产重大利好,但我认为主要是心理作用,还要看大的趋势。

      目前,房地产税立法还在推进中,上半年可能很难看到其正式进入立法程序。并且,立法之前,房产税试点短时间内不会扩围,目前也看不出任何试点扩围的迹象。

      但这不等于不推进。房地产税、环境税,相关部门的定位非常清晰,叫做立法先行。我们可以相对从容地看待房产税立法过程。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有两方面的措施,一是今年的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二是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积极财政政策和以往相比,有区别吗?

      贾康: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要稳步地去杠杆化,但是又不能造成经济的快速回落。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必须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

      但是,在财政政策的表述上,没有货币政策的灵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

      我建议在财政政策实施力度方面,可以根据情况做相机抉择弹性调节,或者是有弹性地进行把握。这样,有利于地方政府在心理上觉得高层是注意到他们的压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执行,不排除适当上调,这样预期就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