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封一)
这道“互联网+”的选择题,工业是必选的答案之一。
苗圩表示,工业互联网是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点发展领域,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据国际权威机构估算,在未来20年中,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万亿美元左右的GDP增量。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
创新驱动拥抱产业变革
“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就如Iphone几乎一夜之间把诺基亚、摩托罗拉打败。
“创新,一定要在产品、管理上创新。”谈及“中国制造”,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上证报记者的回答简单干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阐述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创新驱动”,这又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息息相关。
全国政协常委、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承担着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任,“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这是提升生产力要素水平的原动力。”
谈及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之路,三位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广东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东风汽车副总经理郭振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提到了“工匠精神”。
在詹纯新看来,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工匠精神”。“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他说,“良好的工匠是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
在世界经济新格局下,带有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属性的中国制造,在未来10年,将推动中国制造从大国迈向强国。 一个拥有四大发明的民族,一定拥有足够的智慧再次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在长期生产实践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四大发明的产业化应用记载着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历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