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专访
  • A15: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6:基金·人物
  • 股权融资改革成效将决定企业活力
  • 住房公积金
    不应成为政府调控工具
  • 外论点击
  • 将“精密制造”
    上升到国家战略
  • 体验一下减排五成以上的生物航油
  •  
    2015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评论
    股权融资改革成效将决定企业活力
    住房公积金
    不应成为政府调控工具
    外论点击
    将“精密制造”
    上升到国家战略
    体验一下减排五成以上的生物航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将“精密制造”
    上升到国家战略
    2015-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高连奎

      精密制造业是制约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要命的短板。

      大部分制造行业都需要提高其生产的精密度。精密制造业提供的都是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是产业链的最顶端,是利润最丰厚的核心部分。以空中巴士、波音为代表的飞机,以苹果、三星、华为为代表的手机,以通用、大众为代表的汽车等,都需大量精密制造类产品。看规模,精密制造业可覆盖整个制造业的约三分之一。自从2009年将装备制造业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后,我国装备制造业突飞猛进,很多大型装备的制造能力都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但我国制造业总体还是落后的,拖后腿的就是精密制造。2012年我国进口的集成电路芯片1920亿美元,超过了进口石油的1200亿美元。全世界的手机77%是我国造的,但我们自产的手机芯片连全球的3%都不到。日本东部大地震之后,小米手机总裁要冒着核辐射的生命危险到日本去谈手机零部件采购,如果中国能生产,何至于此!

      振兴精密制造业,政府的投入是必要的。2009年以来,A股多次热炒“物联网”、“核高基”概念,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国“核高基”等重大专项每年投入不过数十亿元人民币,加上集成电路设备专项亦不超过百亿。而2012年韩国三星的投资额是142亿美元,美国英特尔是125亿美元。我国最大芯片企业中芯国际3年才拿到24亿元人民币,平均一年也就1亿美元。精密制造业是资金、技术、人才高度密集产业,单靠企业无法支撑。“芯片是个烧钱的产业。比如设计,使用国外软件,一个授权证书100万美金。建设一条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费用堪比一个航母编队。”

      精密制造业提供的都是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处于产业链的最顶端,是利润的核心和最丰厚部分。目前在我国制造业全面振兴的大形势下,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总产值已突破20万亿,但作为产业基础的精密制造业贡献仅为20%,如能提前在精密制造领域布局、深耕,就能尽快占据世界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说起来,我国发展精密制造业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需求上,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消费电子、光电产品、汽车的消费国和生产国;在人才上,我国已拥有许多精密制造业的人才,并且一些企业通过在研发上的不懈投入,已在许多产品上有了质的突破,这些都为我国进一步做强精密制造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外汇除了能源资源进口外,绝大部分都用到了精密制造的进口上,我们应该啃下来精密制造这块硬骨头,首先力争实现进口替代,然后再争取出口竞争。我们如能像前几年重视装备制造一样重视精密制造,那么经过大概五到八年,就完全有能力占据世界精密制造领域的制高点。精密制造与以前我们所说的装备制造不仅不冲突,反而是互补的,装备制造强调“大”,比如大型,成套设备,精密制造着眼于“小”,着眼于其关键、核心的零部件。

      振兴精密制造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投入,在精密制造行业,其研发投入可能要占其营业收入的20%以上,有的行业高达50%,而我国企业根本没有那么高的利润率,柳传志曾说过,指责中国企业不创新的人都不是当事人,其言外之意就是我国企业首先要保障的是生存,才能谈创新。

      但笔者认为振兴精密制造业仅靠政府投入是不行的,因为政府财政是有限的,而社会资金的潜力要大得多,眼下我国社会并不缺钱,缺的是氛围和支持。在我国,某个领域一旦被国家重视,资金、人才、政策就会密集地向这个领域集中,这个领域就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前几年的发展中就可以非常清晰地发现这一现象,比如提出发展新兴产业后,我国的太阳能、风能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了。如果我们能像发展“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那样将“装备制造业”写入政府文件,进入政府话语体系,让“精密制造”一词成为市场热汇,各种各样的资金就会迅速聚集到这个领域,精密制造很快就将脱胎换骨。

      其实我国政府早有推进精密制造产业的雄心,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板块中就已涉及,但力度、强度显然还不够,用语也不够精准,以致社会资源还无法实现聚焦。因此,笔者建议直接用“精密制造”,这个提法效果会更好。这是扭转我国实体经济“大而不强”局面的一大推手。一旦我国振兴了“精密制造”行业,并且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中国企业缺乏创新”、“中国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中国只要制造,没有创造”都将成为历史。

      还想就转型和升级多说几句。人们往往将转型与升级混为一谈,但仔细区分,两者大有分别,转型指的是经济结构,而升级更侧重的是产业。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应先有升级,后有转型,转型是升级的一种自然结果。在产业方面完成了升级,经济自然也就转型了。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拥有现在的经济结构,正是其产业升级的结果。

      产业升级争取从“精密制造业”上取得突破,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将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作者系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