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代码:600160 公司简称:巨化股份
201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同时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的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简介
■
■
二 主要财务数据和股东情况
2.1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2.2 截止报告期末的股东总数、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流通股东(或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
2.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
三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董事会关于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1、总体经营形势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仍处不利经营环境。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沉,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行,化工行业处于去产能周期,公司产品市场总体需求疲弱。经过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公司产业链前端氟制冷剂产品、基础化工产品市场企稳回升,价格同比上升,有效冲抵石化材料产品、含氟聚合物产品、食品包装材料产品等化工材料类产品受国内投资增速下降、产能释放、需求增速下降等因素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减利的影响,前两年产品价格下跌大幅减利的趋势得到扭转。同时,公司原材料价格同比下降,为公司主营业务盈利改善提供了机遇,但本年度公司无CDM收入(上年度CDM收益18,842万元),新增了较大减利。
2、总体经营情况
面对严峻市场环境,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坚持战略引领、市场导向,坚定发展信心,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统筹经营与发展,着力资源整合优化、营运效率提升、创新升级、降本增效,充分发挥公司产业链完整的协同效应优势,保持了持续盈利与稳健发展态势。报告期,公司甲烷氯化物、四氯乙烯、F22、R134a、F141b、环己酮、己内酰胺、PTFE、六氟丙烯、F46等主导产品同比实现增量;实现营业收入97.64亿元,比上年97.37亿元(以下简称“同比”)增长0.2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3亿元,同比下降35.76%;实现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2.35个百分点;实现全员劳动生产率(现价)104.65万元/人·年,同比增长13.8%;年末公司负债率为18.69%。
报告期,公司积极布局未来、着力未来经营,除抓好电子湿化学品、新型氟制冷剂、FEP、己内酰胺等在建工程项目建设和存量装置的二次创新外,启动实施高纯电子气体项目(一期)、23.5kt/a含氟新材料(一期)、10kt/aPVDF(一期)等项目,继续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延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3、增减因素分析
报告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1,704万元,同比上年减利8,877万元。其中:
(1)增利因素28925万元。主要是:销售成本下降增利17,901万元;营业外收入增加增利306万元;投资收益增加增利6,351万元;产品销量变化增利4,367万元。
(2)减利因素37802万元。主要是:其他业务利润减少减利18,809万元(主要是本年度无CDM收益);产品价格下降减利3,046万元;管理费用上升减利6,128万元(主要是技术开发费、工资性费用、房产税、折旧、停工损失、大修费、办公费等上升);销售费用增加减利6,633万元(主要是适应客户需要采用送到价结算使运输费增加、产品出口费用增加等);财务费用上升减利472万元;营业外支出增加减利1,518万元;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减利1,115万元。
4、生产经营工作主要特点
(1)市场导向,抢抓效益。一是努力改进产品质量。提升了氟碳级PCE、不含PFOA的PTFE、高熔指FEP产品比例,稳定了R125、优等品己内酰胺、氯磺酸等产品质量,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二是提升服务效率。深入推进了营销、制造、技术、物流协同,强化技术营销服务能力建设,试行“两票制”改“一票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三是提升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注重市场趋势研判,及时调整区域结构、用户结构和需求结构,有效抓住了制冷剂、甲烷氯化物、烧碱等产品市场机遇;持续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成功应对了R134a“双反”、PTFE美国FDA认证等贸易及技术壁垒;聚焦优质直接用户开发和销量比例提升,知名OEM工厂拓展取得新进展,R125、R134a、混配制冷剂、气雾罐、电子化学品、F46等产品销量稳定增长。四是依托产业链集成、协同优势,围绕市场调结构,核心装置总体实现了高产稳产。
(2)降本增效,深挖效益。一是技术引领营运,以提升装置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全员参与,对标行业和历史先进水平,实施了R134a、离子膜烧碱、PVDC、TCE、PCE、CM、硫铵等综合技术改造,实现减耗增效、减能增效、减污增效。二是强化原料采购降本,重点加大海盐、乙炔法VCM原料替代,强化采购过程监控,把握采购节奏,实现原料采购降本。三是严控管理经费。四是强化商贸业务风险管控,动态优化商贸模式和平台,实现商贸收入效益。五是注重政策研究,趋利避害。六是坚持盘活闲置资金与引进境外低成本资金相结合,实现理财效益。
(3)整合资源,提升效益。一是整合产业资源。对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实施分立,分拆电子化学品和AHF业务,推进电子湿化学品事业发展,发挥AHF业务与氟制冷剂协同效应;二是明晰制冷剂小包装业务及管理界面,促进了气雾剂业务的快速成长;科学判断,开展了HCFCs配额资源并购,提高市场占有率、装置生产负荷和效益。三是盘活非主业存量资产。把握时机,出售了上海巨腾实业有限公司、浙江衢州巨泰建材有限公司股权,实现投资收益;整合了聚合物原料装置,提高资产利用率。
(4)规范管理,保障效益。一是继续强化内控建设,持续加强公司“三会一层”建设和分子公司治理,完成了公司机关三定,启动了机关岗位分析和价值评价。二是深化经营与法律风险管理。三是开展卓越绩效管理标准宣贯,以对标、立标、达标和创标为主线,优化管理流程,整合管理方法,完善绩效评价。
(5)创新创业,增添效益。一是推进管理创新。各事业部结合自身实际,在组织架构调整、人力资源整合、激励机制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促进了公司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推进技术创新。完成研发项目38项,申请发明专利19项、实用型专利14项,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型专利授权4项,新型制冷剂、HFC柔性制造、R32、R142b、乳液法PTFE、水相FEP、VDC/MA共聚PVDC树脂、PVDC乳液、悬浮PVDF、FKM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创新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三是积极参与高纯氟化铵溶液国家标准、R143a行业标准、R134a国家标准等产品标准起草。四是围绕人才、技术、项目合作,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为公司产业发展提供前期支撑。五是着眼产业链高端化延伸、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加大高纯电子气体、含氟新材料产业布局。
5、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中,产业链前端产品、成熟产品、同质化产品比例偏大,产业链高端化、高质化、差异化、成长性产品比例偏小,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导致资产运营效率不高;组织与人员结构中,橄榄型组织突出,市场开发与产品研发融合功能有待加强,人员素质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公司转型升级需要;资产结构中,周期性重资产比例偏大,新兴轻量资产比例偏小,抗周期性波动能力较差。
(2)创新驱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自主研发新品上距一流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存量装置二次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适应产业升级、新经济市场趋势、消费潮流、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技术支撑不够,制约发展质量提升与成长性提高,延缓公司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进程;关键绩效指标设置与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科学化水平与同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差距,战略、市场、利益导向传导机制尚不畅通;传统的要素驱动、自我发展、数量扩张的发展与商业模式,尚不能适应当今产业技术与组织变革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金融投资与产业投资、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技术革命与市场需求推动的产业跨界和融合,并购整合发展的新趋势。
(3)科学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比先进管理标准,公司专业基础管理尚不扎实,部分装置本质安全和管理的水平不高,生产稳定性、安全性不强;基于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的制度、流程仍未完全有效建立;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精细管理理念的执行未完全到位。
对于上述问题,公司将在新的一年,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改进。
(一)主营业务分析
1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2 、 收入
(1) 驱动业务收入变化的因素分析
单位:元
■
(2) 以实物销售为主的公司产品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单位:元
■
(1)含氟精细化学品收入本期增加24.63%,主要原因为公司高端电子级氢氟酸和七氟溴丙烷销量增加,价格下降主要是竞争加剧所致。
(2)制冷剂收入本期增加27.23%,主要原因为公司HFC-134a、F22和混合致冷剂销量增加。
(3) 主要销售客户的情况
报告期,公司向前五名客户销售金额为159,590.51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16.35%。
3、成本
(1) 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
(2) 主要供应商情况
报告期,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总额为348,165.89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81.37 %。
4 、费用
单位:元
■
5、研发支出
(1) 研发支出情况表
单位:元
■
(2) 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为适应发展与经营需要,公司坚持自我开发和合作开发相结合、引进技术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原则,积极推进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共设立并实施技术开发项目56项,完成38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9项、实用型专利14项。其中:《一种环保型的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低GWP制冷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耐蒸煮PVDC水性乳液的制备方法》、《一种四氯化碳的吸附提纯方法》、《一种制备彩色聚四氟乙烯树脂的方法》、《一种2,3,3,3-四氟丙烯的制备方法》等9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种五氟化磷的连续合成装置》、《一种可实现副产物分离和原料回收的六氯丁二烯生产设备》、《一种碱洗除杂干燥装置》、《填料干燥塔的填料支撑装置》等4项成果获得实用型专利授权。新型制冷剂、HFC柔性制造、R32、R142b、乳液法PTFE、水相FEP、VDC/MA共聚PVDC树脂、PVDC乳液、悬浮PVDF、FKM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创新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利用研发成果,以“四减两提高”( 减员增效、减耗增效、减能增效、减污增效,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优质产品率)为目标,对部分装置进行技术了改造。提升了氟碳级PCE、不含PFOA的PTFE、高熔指FEP产品比例,稳定了R125、优等品己内酰胺、氯磺酸等产品质量。引进技术项目R125、己内酰胺等引进项目已顺利投产。新启动实施了高纯电子气体项目(一期)、23.5kt/a含氟新材料(一期)、10kt/aPVDF(一期)等项目。其他研发技术,待成熟后,视技术成果和市场情况推进产业化应用。
6、现金流
报告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31,793.45万元,比上年减少215.32%。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216.54 万元,比上年减少21.7%;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2,535.91万元,比上年增加17.3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307.36万元,比上年减少137.7%。与上年同期相比达30%以上的项目的说明如下:
1、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比上期减少84.6%,主要原因是上期收到应上缴中国 CDM 基金中心款项所致。
2、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增加158.73%,主要原因是本期上缴CDM基金中心款所致。
3、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比上期增加2198.63%,主要原因是本期出售浙江衢州巨泰建材有限公司股权。
4、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比上期增加463.43%,主要原因是本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投资收益、闲置资金理财收益及收到的投资单位分红款增加所致。
5、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比上期增加7918%,主要原因是本期处置上海巨腾实业有限公司及公司上海房产收回资金。
6、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比上期增加69.51%,主要原因是收到兰溪农药厂地块相关款项及政府专项补助所致。
7、投资支付的现金比上期减少97.81%,主要原因是上期投资巨化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8、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比上期减少82.25%,主要原因是上期收购衢州巨化锦纶有限责任公司。
9、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比上期增加45.75%,主要原因是本期投资结算增加。
10、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比上期减少100%,主要原因是上期有完成配股收到的现金。
11、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比上期增加542.32%,主要原因是收到应付承兑汇票融资款所致。
12、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比上期增加92.78%,主要原因是本期偿还银行借款增加。
13、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比上期增加62.03%,主要原因是本期股利发放比上年增加。
14、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比上期减少76.98%,主要原因是上期衢州巨化锦纶有限责任公司向巨化集团公司归还内部借款。
15、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比上期增加185.62%,主要原因是本期汇率波动增加所致。
7、其他
(1) 公司利润构成或利润来源发生重大变动的详细说明
不适用
(2) 公司前期各类融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实施进度分析说明
不适用
(3) 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进展说明
公司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一体化发展,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管理、技术、市场、机制创新相结合,以氟化工为核心,以新材料、新环保、新能源、新用途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充分发挥公司积累的竞争优势,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基地特色园区化,产业链集成化,产品高端化、系列化、高质化、精细化、差异化、复合化,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氟化工的领先者,国内一流的化工新材料供应商、服务商。
2014年初,公司制定的经营计划: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稳步提升主要产品市场份额;营业成本102亿元,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总体控制在上年度水平;研发投入1亿元以上;客户满意度≥80分(满意及以上);年末应收账款控制在3亿元以内;杜绝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0 万元/人·年。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战略导向,业务发展严格按公司发展战略执行,不断促进公司产业升级;公司对年度经营目标进行了分解落实,经营成果与经营计划无重大差异。
(二)行业、产品或地区经营情况分析
1、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主营业务分行业和分产品情况的说明
本报告期,公司产品价格见底回升,导致主营业务利润率同比上升。
2、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的说明
宁波、金华地区主营业务收入上升,主要原因是主要产品甲烷氯化物和致冷剂F22产品销量和售价上升。
3、其它业务收入情况的说明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1)本期商贸收入主要增减情况:煤炭收入0.77亿元,同比减少6.75亿元;甲醇收入0.39亿元,同比减少2.95亿元;电解铜收入9.52亿元,同比增加6.59亿元;铁矿石收入0.93亿元,同比增加0.93亿元;聚丙烯收入2.22亿元,同比增加0.86亿元。
(2)本报告期CDM项目收入为0。
(三)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表
单位:元
■
董事会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详见年报)
(二)公司发展战略(详见年报)
(三)经营计划
1、经营目标(不代表盈利预测)
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15 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营业成本105亿元;研发投入1.2亿元;客户满意度≥83分(满意及以上);年末应收账款控制在3亿元以内;杜绝重大安全环保事故;固定资产投资6.87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20万元/人·年。
2、主要措施
(1)围绕科技驱动成长,推进技术创新。强化装置二次创新。定位高端化和差异化,巩固和提升提高PTFE(4TM)、高速纺己内酰胺等产品质量;对标先进,赶超标杆,对R134a等装置实施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化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提升综合竞争力。强化创新要素支撑。营造创新氛围,加大研发投入,培养科研人才,整合科创资源,重点推进电子化学材料、聚合物、氟化催化剂制备、第四代制冷剂等项目产业化所需的人才、技术等要素合作,加快发展。强化重大课题研究。按计划推进科创项目研究,加强新兴产业研究,超前规划布局好电子化学材料、聚合物、第四代制冷剂,周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确保相关产业安全有序发展。强化项目平稳落地。在严格安全、进度、投资、质量“四大控制”的前提下,建设和投运好2.35万吨/年含氟新材料(一期)等项目,谋划好一批项目前期,对已决策的项目尽早落实开工条件,确保增量效益,积淀发展后劲。
(2)围绕改革驱动成长,推进管理创新。坚持以增量带动存量的原则,在重大投资和培育性新兴产业项目中,积极与具有互补优势的优秀跨国企业、民营企业、创业创新人才、经营团队混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国企实力、民营活力、个人命运相结合的共同体。进一步完善薪酬体系,探索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折价入股,试行新产品收益分成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深化项目考核,强化投入产出观念。深刻反思去年发生的各类安全环保事故,落实各项预防和整改措施,坚守安全环保底线。贯彻依法治企理念,提高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和质量,防范经营风险。
(3)围绕市场驱动成长,推进模式创新。以提升“四率”(国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营销中心销售占全部销售的比率、产品直销率)为中心,突出技术营销,优化区域模式,加强品牌营销,探索电商模式,深化矩阵营销体系,促进营销模式创新。以能够获取所缺转型升级要素资源控制权为出发点,以在协同效应、竞争优势、规模经济、区域经济、业务转型升级上具有明显效应为目标,围绕氟化工、氯碱化工、石油化工“三条主链”横向和纵向延伸,集中资源,推进HCFCS、HFCS、新材料等产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拓展新领域。加强全球金融市场分析研究,积极规避汇率风险,做好境外低成本资金融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4)围绕效益实现,推进增收节支。加强产业链竞争力分析、生产现场管理和供产销衔接,稳定主要生产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围绕生产调整产品结构,推进在建项目尽快有效投产,确保盈利产品和关联度高产品的高产稳产高销,挖掘增量效益。坚持朴素经营、对标管理,落实全员成本责任制,实现减员增效、减耗增效、减能增效、原料替代增效、降费增效,提高产品成本竞争力,为拓市场、提效益奠定基础。细化预算管理,严肃财务纪律,加强费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营运效率。
(四)因维持当前业务并完成在建投资项目公司所需的资金需求
公司2015年资金需求总量1,590,150.00万元(不含募投项目),资金缺口为122,485.00万元,拟通过银行融资解决,具体见下表:
■
(五)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属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的生产特点。不排除因生产过程管理控制不当、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发生导致安全事故,给公司财产、员工人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措施: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以人为本”的经营方针,树立底线管理思维,建立和完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严格执行企业标准体系,加强危险源、环保因子的识别与控制,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升装置本质安全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建立健全事故预案、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实行从项目建设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风险控制。
2、因环保标准提高而带来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属于污染行业,属国家环保政策调控的重点。长期以来,公司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高度重视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目前公司的各类污染物通过处理后均达标排放,符合政府目前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相关环保门槛和标准的提高,以及政府环保管理力度的加大,不排除公司因加大环保投入对经营业绩产生影响,也不排除未来公司的个别生产装置因难以达到新的环保标准或环保成本投入过高而面临淘汰的风险。措施:坚持环保底线思维,除了坚持环保“三同时”、排放标准,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外,密切关注环保政策和行业动态,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染、减排。
3、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及相关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系数较高。不排除未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行业产能不断释放,导致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矛盾加剧,产品价格低迷,给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措施:发挥公司产业链完整、多产品经营、产业链协同效应的优势,增强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利用“四新”技术,持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高端化、精细化、高附加价值产品比重,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避免同质化过度竞争。
4、重要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行的风险
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萤石、氢氟酸、硫铁矿、电石、工业盐、甲醇、工业苯等。水电汽是公司生产所需的重要能源。随着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不排除国家进一步出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政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措施:强化生产装置二次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对标管理、资源再利用,降低物耗、能耗;深化目标成本管理;推进原料多样化;发挥公司资金优势,加强市场分析与预测,优化库存管理,狠抓原材料市场波动机遇;加强比价采购和采购价格核查;加强原材料质量监控;加强与供应商开发与合作,优化供应渠道与运输渠道,降低原材料成本与物流成本;视公司战略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必要的战略性原材料资源。
5、产业政策风险
公司产业链前端产品为属基础化工产品。如果国家对基础化工产品出台更加严格的限制政策,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措施: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延伸升级,强化产业链集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基础产品原料化进程,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与低碳、绿色发展,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对生产装置技术升级,严格生产过程控制,拓展环境与能源空间,提高竞争力水平;跟踪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及早谋划应对措施。
6、新产品替代风险
我国氟制冷剂品种众多,按使用进程来分大致可分为四代。第一代氟制冷剂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第二代HCFCs类氟制冷剂(以R22为代表)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而面临淘汰;第三代HFCs类氟制冷剂完全不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值也大大降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氟制冷剂替代品种;第四代HFOs类氟制冷剂可进一步降低温室效应值,但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公司正在研发该类制冷剂。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公司F22 作为非原料的产量和消费量已于2013 年被冻结,2040 年以后完全淘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提高以及社会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不排除我国出台更加严格的加速淘汰政策。虽然HFCs类氟制冷剂因逐步替代HCFCs类氟制冷剂而面临较大的市场机遇,但不排除未来会被其他综合性能更好的新型制冷剂替代的风险。
措施: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巩固公司在HFC-134a、HFC-125 和 HFC-32 等新型氟制冷剂行业地位,填补 HCFC-22 未来留下的市场空间,以及大力发展 TFE 及其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带动 HCFC-22原料需求。同时,密切跟踪技术、市场变化,积极研发消耗臭氧潜能值(ODP)为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低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
7、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行业系资本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大、流动资产规模较低。随着公司发展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亦相应增加,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较大。公司所处行业如果出现明显技术进步,或者市场发生剧烈变化,公司如无法针对性进行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将可能面临部分固定资产闲置或减值的风险。措施:对存量装置进行持续创新,强化成本管理,挖掘装置潜力,增强装置活力和产品成本、质量竞争力;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加快创新驱动,重点发展高附加价值的电子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及精细化学品、PVDC新品种等,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产业链高端化升级;根据产业链分工趋势,整合利用好他人资源。
四 涉及财务报告的相关事项
4.1 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说明情况、原因及其影响。
1、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原因
本公司自2014年7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于2014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和经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同时在本财务报表中采用财政部于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本次会计政策变更业经公司六届十二次董事会审议通过。
2、 受重要影响的报表项目和金额
■
4.2 报告期内发生重大会计差错更正需追溯重述的,公司应当说明情况、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无
4.3 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作出具体说明。
较上期合并范围增加:新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增加子公司浙江巨化凯蓝新材料有限公司持股79.75%,新增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增加子公司宁波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持股100%。
4.4 年度财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董事会、监事会应当对涉及事项作出说明。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