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同时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的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简介
■
■
二 主要财务数据和股东情况
2.1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2.2 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
■
2.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
三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董事会关于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14年,遵照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战略部署和系列决策,股份公司各级经营管理层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发展、优质发展、加快发展”发展战略,按照“内外兼修、双轮驱动”的工作思路,切实夯实主业基础,有效整合产业资源,深度挖掘经营潜力,科学重构商业模式,努力形成价值链条,高度重视风险防控,有序开展并购重组,不断布局新兴业态,勇于创新机制体制,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规范实施市值管理,战略理念深入人心,执行能力快速提高,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公司价值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1、2014年经营工作回顾
股份公司2014年经营工作总体呈现“企业发展战略清晰,互联网平台思维突显,经营团队执行有力,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特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利润总额9.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80%;净利润9.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4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99%;基本每股收益0.68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1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0.64元。各项经营指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为公司“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三年目标责任制”的开局之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2014年度营业收入105.0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84亿元,同比下降7.76%;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8.1亿元,与上年同期 14.53亿元相比减少44.29%。主要系本期缩减贸易规模及应付款项支付增加所致。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24.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64.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1%;。报告期内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3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57%。
2、公司各板块运行情况
(1)出版板块:提质增效,融合发展
2014年度,公司各全资、控股和参股的9家出版社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等各类出版物9238种,同比增长7.52%;其中新书3905种,重印再版5333种,一般出版物品种同比增长率达12.12%。制定并实施《关于推进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振兴出版主业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融合发展,打造出版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出版主业电商标配工程”,构建基于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电子商务销售码洋突破2.3亿。
2014年共有《中国道路:世界的正能量》《红色故事汇》《不老泉》等20种/次出版物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重点出版物”、“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各项国家级主题出版活动,较上年度增加7种;《当代中国政治伦理丛书》等8个项目入选国家“十二五”增补规划,入选数量较上年相比增长4倍;《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等8个出版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优秀出版人物奖,被评为“2014中国书业年度评选·年度出版社”,入选亚洲地区最佳童书出版社候选名单,是中国大陆唯一入选该名单的出版社,其出版的《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荣获第十三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蝉联四届),《彩乌鸦中文原创系列》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正式奖;江西人民出版社《世界历史》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2014年共实现版权输出338种,较2013年增长60.95%。其中版权输出到非港澳台地区245种、合作出版1种,输出到港澳台地区92种;江西人民出版社的《战后西方联盟》、《中国文化ABC》;中国和平出版社的“中国人”系列、“梅兰芳”系列等9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权建设60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江西科技出版社《野生药用原色图鉴》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项目。
2014年,重大出版工程以其鲜明的导向性和厚重的文化学术内涵,为一般图书的出版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以重点带动一般,股份公司一般出版物以12.12%的比率增长,涌现了一批“双效”俱佳的优秀市场图书,当年累计销售10万册以上的图书品种同比增长53.85%,其中二十一世纪社的“卡梅拉”系列图书当年销售1000万册,码洋1亿元,成为首部“亿元书”,至今累计销售2100多万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纸牌屋》获“2014年中国影响力图书”,以及《应许之日》上市半年时间,销售量分别突破40万册和12万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的“彩乌鸦”品牌历时8年,平均印刷17次,单本最高印数超过25万册。江西人民出版社的《魅力江西》印刷十几次,累计销售80多万册。江西科技出版社的《养生系列丛书》全套48本,每本销量过万册。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正式组建集团,成为国内第一家内生裂变而成法人实体少儿出版集团。按照“产业化、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资本化”的建设目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大力实施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双轨战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传播影响力,夯实“中国青少年出版的领军品牌”行业地位。加速推进转型升级,实行“全网全屏战略”,提前布局,抢占市场;“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云平台”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积极推进“好书复活工程”;加强与SMG的合作,推进内容全媒体转化;新增幼儿园业务线快速拓展;以“天猫二十一世纪专营店”为中心,聚合民营经销商和电商资源,确保少儿读物网络销售第一的地位。未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将充分利用“中国青少年出版领导军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未来在青少年读物的出版和阅读推广、新媒体和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领域加快推进“产业化、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资本化”发展战略,重塑企业边界,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打造成为中文传媒青少年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增长极和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青少年阅读推广和全方位文化服务传播体系和运营平台的现代出版传媒。
江西人民出版社:大力实施平台建设,与九江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出版分社;继续夯实重大出版工程和市场教辅领域的优势地位,积极介入全国图书馆馆配采购,新增“图书和电子音像制品代理发行”业务线,加快构筑相关院校分支机构的建设进度,大力开发大中专教材市场,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推进成效明显。
江西教育出版社:持续推进“深耕文教主体,重开经典之门”理念,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新增大中专和职业教育教材、“王后雄”系列市场品牌教辅,以及文化艺术交流、教育咨询培训、出国留学中介和在线教育“微课程”业务线,积极推动公司由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运营商转型。
江西科技出版社:不断加强市场图书开发力度,持续夯实期刊品牌影响力,延伸产业链条,《农村百事通》创新农村商业期刊定制业务,构筑《农村百事通》生态文化创意基地产业平台。《生态文明建设大辞典》项目被确定为2014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华印刷典故》获得第四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积极与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开展数字出版的合作,致力打造原创文学产品线,培育市场图书品牌;加强对外合作,稳步发展畅销书市场,《纸牌屋》、《应许之日》等市场图书销量不断刷新纪录,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有较大增幅。
江西美术出版社:继续站稳全国美术专业出版第一梯队。以财务管理带动业务管理,以预算管理强化经营管理,整体整合构建互联网营销推广平台,与央视等强势媒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推进出版与电视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
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领域双线同时布局,顺利获得“盘配书”出版资质,图书发行可进入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机构,录音教材发行跻身全国电子音像社前三甲,以ITV项目和《课程导报》数字课堂“微系列”项目为抓手,积极开拓新媒体业务。
中国和平出版社:强化经营管理,加强对产品库存、应收账款和客户管理;提前安排选题论证,落实重大项目,相关市场促销活动有序开展。
江西高校出版社:继续加大教材建设力度,教材出版形成系列化、精品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2种出版物获国家级主题出版活动推荐,1种图书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增补入选项目,1种图书累计年销售突破十万册。
(2)教材教辅板块:积极开拓市场,业绩稳中有升
教材公司:一是全面完成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二是加强与各出版社的合作,拓展教材教辅代理品种;三是利用教育资源,加大“人教数字校园”的推广力度,不断开拓数字教材、教辅新业务;四是积极应对教育部教材选用新政策,加强与各地市教育部门及发行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租型教材市场占有率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教辅公司:积极调整教辅发行策略,在稳步推进省内教辅征订工作的同时,强化终端营销,新增高职高专和市场教辅产品线,积极走向省外,代理出版社强势教辅品牌产品,努力开拓市场,效果显著。
(3)印刷板块:强化质量成本管理,大力拓展社会业务
制定并实施《关于实施以营销管理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印刷板块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以“营销为王、管理升级、多元拓展 ”为经营管理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拓宽发展领域,寻求多元化支撑。
新华印刷集团:全面完成2014年秋季教材教辅印制任务。通过加强管理,不断提升质量,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3·15”质检活动先进单位;注重集团书刊印刷和包装印刷产业定位,强化资源整合,注重开源节流,降低成本,向管理要效益;大力拓展社会业务,尤其是大力拓展海外业务,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4)发行物流板块:渠道变革,业态创新
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创新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实施发行物流板块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腾笼换鸟、资源整合、业态创新、管理升级,加快实施发行物流板块转型升级。
新华发行集团:强化目标引领,推进机制创新,划小核算单位,深挖经营潜力,打通经营边界,重构商业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传统主业的经营稳健有力,教材教辅征订发行稳中有升,一般图书销售同比增长15%。二是全省教材教辅配送任务顺利完成。三是经营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一般图书销售和面向市场的多元化业务的收入占比超过50%。四是转型升级战略进一步落实,新华文化城新业态逐步入驻,“新华晨光文具生活馆”全省已发展25家;“小型自助式高清数字院线”和“新华壹品”校园一站式文化教育服务平台布局全省陆续开业运营;新华书店O2O项目启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垂直运营的新商业模式;与中国移动、IBM合作,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五是ERP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同时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
蓝海物流公司:全面完成2014年秋季教材教辅发运任务。实施“生产精细化、业务价值化、管理信息化、项目流程化”四化管理,按照“企业管理质量升级、企业业务转型升级、企业项目保障升级”三大工作目标,加快现代出版物流港各分拨中心建设,加强在提升管理质量、转型业务结构等方面的工作部署,注重与优质客户的合作,提高业务质量和效益,加快向集采购、运输、仓储、报关、报检、出口、退税、分销等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并在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商、生产物流服务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贸易板块:控规模,调结构,提质量,防风险
蓝海国贸公司:把防控风险摆在经营工作的首位,严格按照内控管理的要求,做到流程严谨、操作规范。适度控制经营规模,优化业务结构。对现有业务进行认真的梳理及分析,大力维护和发展优质客户、优质业务,调整部分利润率较低的业务,修正业务模式、提高销售利润率;对不适应公司发展要求的业务逐渐缩减规模或中止业务,将腾出的资金资源流向更有发展前景、利润率更高的业务和客户。
(6)报刊板块:积极推进数字转型,努力开展多元经营
江西晨报:坚持“内容产品化、传播渠道化、读者用户化、用户社群化、经营平台化”,内容创新与坚守导向相结合,新闻质量不断提升。国内首创“便民阅读”后,又结合产业经济开创组合营销模式。新媒体平台不断融合完善,广告业务逐步向“北上广”拓展,非报经济项目陆续启动。在报业发展的严峻形势下,兼顾报纸广告与非报经济,业绩逆势增长。
报刊传媒公司:立足报纸期刊,努力调整销售收入的结构比例,稳步推进报刊数字化的发展,树立互联网销售思维,逐步建立报刊“网络营销机制”。挖掘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推进传统老刊嫁接新业态,抢占发展制高点。
(下转37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