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潮头
|
以“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安全与发展”为主题的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从前天起在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前后四天的展会,通过展览展示、峰会及论坛、创新大赛三大板块,搭建起了全球大数据领域最高端、最前沿、最全面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协同创新和展示洽谈平台。而更让人关注的,是国际大数据产业巨头、学者、政要们围绕大数据展开一场世界水准的思维风暴撞击出的火花。
在前天的开幕式上发布的《大数据贵阳宣言》提出,大数据是全人类共同的资源和财富,建立全球性的大数据交易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应尝试建立有所有权、使用权、阶段时间和限定领域的数据交易等新模式、新规则,把数据交易发展为金融产品。
在国人的印象中,地处我国西南腹地的贵阳,常与“偏远”、“闭塞”、“贫穷”、“落后”等词联系在一起的,真想不到,在DT慢慢取代IT地位的历史节点,贵阳发挥后发优势,竟跑在前头,与美国的“硅谷”遥相呼应,促使DT时代的“中国数谷”落户这个似乎距离高新技术最远的城市,真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工业4.0扑面而来。这是继以蒸汽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和电气自动化为标志的前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特点是通过充分利用嵌入式控制系统,即物理信息融合系统(其中“大数据”扮演主角),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让数据变得丰富多样,质感鲜明,显示出它的移动性、碎片化和私密性。数据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这是大数据服务的核心魅力,大数据里有商机。在这个信息庞杂、数据处理技术十分先进的时代,只要你有全新理念,就能从一大堆数据中得出各种各样的商业推理,挖掘到丰沛的商机。时至今日,大数据已成商业竞争的“定海神针”。
制造业同样处于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制造业企业需要管理的数据种类浩繁,涉及大量结构化数据,比如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市场数据、竞争对手数据等。随着大规模定制和网络协同的发展,制造业企业还需要实时从网上接受众多消费者的“私人定制”,并通过网络协同配置各方数据资源,组织生产。而大数据又是工业互联网的命脉,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巨大价值正在被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认可,它通过技术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呈现出正确认知制造业价值链的全新视角,并催生出新一代智能工厂。
正是厘清了上述这些道理,大数据基调成为偏居西南一隅的贵阳产业转型的主旋律。在经济转型路上,贵阳一下走到了前面。
以前贵阳说要发展工业,很多人反对,此地远离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成本高,配套设施跟不上。贵阳的产业比如烟草、能源等,能耗都非常高,且GDP产值低,2013年贵阳全市GDP为2085亿,不足西部重镇成都的四分之一。但是发展大数据产业就没有这些限制,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再加一个办公桌,就能连通四海。于是,以大数据为突破口,转型高新技术产业,让贵阳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今年初,贵阳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到2017年,贵阳大数据产业的总量规模突破2000亿。
作为大数据产业的领跑者,今天的贵阳有太多的亮点:中国首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落地贵阳,首个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建立了全国首个块上集聚的大数据公共平台,中国首个政府数据开放示范城市,建立了中国首个大数据交易所,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地,全国呼叫中心产业西移贵阳。每一个亮点,都凝聚着贵阳人超凡的胆识和聪颖的智慧。
实际上,贵阳在大数据方面布局已久。2013年9月,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启动;同年12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陆续落户贵安新区;去年一季度,贵阳在环渤海、珠三角地区招商,签约85个大数据项目,投资额度近1000亿,11个项目眼下已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目前,全市互联网出省带宽从2013年的450G增加到目前的1500G。贵阳数家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已超过2万台。
从全国大数据市场角度而言,大数据产业可圈可点。西安5年内将建成西部最大数据中心,要将充满人文气息的古城打造成现代DT气势的大数据基地。南京总占地面积1.16平方公里的鼓楼江东软件园落成并投入使用,南京大学国家科技基地等高端DT企业入驻其中。深圳也在吹响大数据“集结号”,深圳大数据产学研联盟的16个发起单位囊括了深圳多个领域的“尖端部队”。
DT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数据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得大数据者得天下。贵阳已站在大数据时代的市场博弈的潮头。接下来,推动数据多方链接、跨域流动,最终构建一个多方参与、共同繁荣的大数据生态的前景可期。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财经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