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市场
  • 7:评论
  • 8:艺术资产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互动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特别报道
  • A14: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上海自贸区“插手”艺术品交易 打造永不落幕的艺博会
  • 新热点形成 现当代艺术板块竞争白热化
  • 李可染“万山红遍”点燃今秋市场热情
  •  
    2015年11月2日   按日期查找
    8版:艺术资产 上一版  下一版
     
     
     
       | 8版:艺术资产
    上海自贸区“插手”艺术品交易 打造永不落幕的艺博会
    新热点形成 现当代艺术板块竞争白热化
    李可染“万山红遍”点燃今秋市场热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海自贸区“插手”艺术品交易 打造永不落幕的艺博会
    2015-11-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李虎 ○编辑 陈羽

      

      近日,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宣布,艺术品展示交易项目一期6000平方米的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将于今年11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上海自贸区从艺术品保税业务向交易延伸拓展,正式开启上海自贸区通往国际舞台的“艺术之门”。

      从仓库走向交易平台

      自贸区的艺术产业最先被广为人知,是因为上海自贸区艺术保税仓库。这家仓库自2013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不光接待了数百位国内外政要参观考察,还实实在在的有超过120亿进出口的货值从这里完成物流配套。上海自贸区利用“先进区、后报关”、“保税临时出区展示”等措施,为艺术品的通关、展示、交易带来了便利。而继交易中心一期投入运营后,一条为艺术品量身打造的通道搭建起来。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环中表示,如今的自贸区艺术保税仓库,已经是全国乃至全球最专业的艺术保税仓库,与佳士得、邦瀚斯、白立方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艺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位于上海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四楼的保税仓库一期,库存容量已经接近极限,亟待二期仓库建成投入使用。

      而二期保税仓库耗资约30亿元人民币,具有更高标准的安防指数。据有关人士透露:“所有你以前在电影中看到的艺术大盗的手段,在这里都无效。”其中,仓库最薄的墙体就算用最好的电钻,也需要足足钻上两个小时才能打透。

      胡环中介绍,自贸区艺术保税仓库的设立,不仅仅锻炼出来了一支国内一流的艺术品通关物流保障团队,还从两年多的工作中,琢磨出了一套切实可用的办法,获得了国内外艺术机构客户的一致信任。“以对佳士得中国拍卖的保障为例,我们可以做到珠宝首饰在三小时内完成出库、完备手续到送至会场展示的服务,这在全国其他地方很难做到。”

      然而,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公司的“野心”,并不只是当一个“仓库保管员”和“报关员”,货值上百亿的艺术品从眼皮底下过来过去,自贸区希望自己能介入到艺术品交易的上游环节中。

      胡环中表示,以森兰国际大厦裙房一楼、二楼约6000平方米的物业为载体,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旨在搭建国际一流的艺术品交易运营平台,提供一站式艺术品展览展示、交易拍卖、评估鉴定、保险金融等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前店后库”商业模式,构建完整的国际艺术品交易产业链。

      胡环中透露,新落成的交易中心将会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艺博会”。而且更多地面向国内市场,面向大众服务,不是为了富豪,不会只有鸡缸杯这类的天价物品,“目前,市场上50%的艺术品(售价),都是100万元以下的,我们将为每个交易的艺术品设定期限,如果到期没有交易将会轮换。要保持交易品的流动性,考虑市场需求。”

      胡环中还表示,对于这些参与交易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只对其成交金额收取一定比例佣金,场地和物流等服务都将免费。

      文物拍卖资质有望解决

      虽然截至上半年,上海自贸区艺术品保税仓库的进出库货值已经超过120亿元,但实际的艺术品交易额并不大。哪怕是上周末举行的佳士得上海秋拍,其成交金额也只有6900万元,还不及佳士得在纽约或香港成交额的零头。

      有业内人士指出,艺术品交易额未见质的飞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文物拍卖迄今仍未开放。早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之初,就有关小范围放开文物拍卖、促进海外文物回流的呼声。但文物保护法规定,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受制于此,小范围放开文物拍卖一事一直未有实质进展。

      但这个环节却对自贸区乃至上海可否成为与京、港并列的亚洲艺术品交易中心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胡环中对此解释道,一些在海外买到了流失国宝的藏家与机构,受制于目前国内财税政策,不得不将已经购买的“国宝”寄存在香港乃至欧美国家,从而不能真正回到国内。一旦相关政策有所调整,藏家们在海外的国宝可以利用便利的自贸区优惠政策进入自贸区保税仓库中保管、展示、甚至交易,将极大地提高上海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的地位。

      对此,自贸区相关人士透露,对于文物拍卖,已经有比较好的预期,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得以解决。

      胡环中表示,当保税仓库、展厅、服务中心、艺术岛等硬件逐渐齐备,上海打造亚太地区新兴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目标将越来越清晰,自贸区将成为文化艺术领域各项新功能突破的试验田,全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吸引更多优秀海外艺术品来到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