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面
  • 2:要闻
  • 3:焦点
  • 4:新闻·市场
  • 5:新闻·财富管理
  • 6:新闻·公司
  • 7:新闻·公司
  • 8:新闻·公司
  • A1:上证观察家
  • A2:评论
  • A3:研究·宏观
  • A4:研究·市场
  • A5:研究·财富
  • A6:数据·图表
  • A7:书评
  • A8:财富故事
  • B1:信息披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汇丰与前海金控达成协议
    拟组建港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
  •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
    创10年来最大单日升幅
  • 创新机制遏制纷争 多方协调维护权益
  • 告别强制 铁路乘意险回归
  • 央行:境外央行类机构
    可在境内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
  •  
    2015年11月3日   按日期查找
    5版:新闻·财富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新闻·财富管理
    汇丰与前海金控达成协议
    拟组建港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
    创10年来最大单日升幅
    创新机制遏制纷争 多方协调维护权益
    告别强制 铁路乘意险回归
    央行:境外央行类机构
    可在境内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告别强制 铁路乘意险回归
    2015-11-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颜剑

      

      铁路乘意险回归。

      10月31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发出公告,为境内乘坐火车的旅客提供铁路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服务。自2015年11月1日起,旅客可通过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www.12306.cn)、车站售票窗口等渠道购买铁路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服务。

      此前,铁路部门对旅客意外伤害保险一直实行强制性行业自保,价格占票价的2%,但保险赔偿金封顶2万元。该制度因强制、保额低备受诟病。为此,自2013年起,国务院废止了《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

      铁路乘意险是指由中国铁路财产保险自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路保险公司)经中国保监会核准经营的,保障旅客在保险期间内持有效乘车凭证合法乘坐境内列车遭受意外伤害致使旅客本人身故、伤残或治疗的,铁路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产品。

      该公告显示,铁路乘意险保险期间自被保险人持有效乘车凭证实名制验证或检票进站时起,至到达有效乘车凭证载明的到站检票出站时止。每张火车票可投保1份铁路乘意险,每份保险费3元,最高保障30万元意外身故、伤残和3万元意外医疗费用;未成年人须由其父母投保,每份保险费1元,最高保障10万元意外身故、伤残和1万元意外医疗保险金。同时,在12306网站购买铁路乘意险的成人父母,其免费携带的一名身高不足1.2米且不满10周岁的乘车子女(经二代身份证核验)可免费领取一份铁路乘意险。

      铁路部门重启了乘客意外伤害保险服务,一改以往捆绑销售方式,由乘客自选购买。由于与官方售票平台进行绑定,对市场上其他火车票购买途径下的免费赠险形成一定冲击。